今文尚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未知來源
1:故秦博士濟南伏生(伏勝)所傳。漢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惟有濟南伏生以伏生老不能行遣晁錯往受之得〈堯典〉(合梅本〈舜典〉)、〈皋陶謨〉(合梅本〈益稷〉)、〈禹貢〉、〈甘誓〉、〈湯誓〉、〈盤庚〉(合梅本三篇)、〈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君奭〉、〈多方〉、〈立政〉、〈顧命〉、〈康王之誥〉、〈費誓〉、〈呂刑〉、〈文侯之命〉、〈秦誓〉二十九篇寫以漢世通行之隸書謂之今文尚書。傳其學者有歐陽及大小夏侯三家漢時皆立于學官。按今文《尚書》二十九篇之說頗有辯論蓋以〈顧命〉、〈康誥〉二篇或分或合之故?!妒酚洝ぶ鼙炯o》云作〈顧命〉、作〈康誥〉。是史公所傳伏生之書分明兩篇。其后歐陽、夏侯乃命為一于是遂有伏生之書本二十八篇益以武帝末所得之〈泰誓〉一篇乃有二十九。此說出于王充《論衡·正說篇》。又孔穎達正義引〈孔臧與孔安國書〉亦有二十八篇之說??钻皶豢尚哦斡癫靡驯嬷?。至以〈泰誓〉當一篇以〈顧命〉、〈康誥〉為一之非是龔自珍有《泰誓答問》辨之甚詳。參閱「尚書」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