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繩拼音,繩怎么讀,繩是什么意思,繩組詞,繩成語組詞
|
讀音:shéng 拼音:sheng |
筆劃:11 部首:纟 |
|
繩組詞
|
【繩】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繩 讀音: shéng
- 動詞 繼承。《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 動詞 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漢.鄭玄.注:「繩,猶度也。」唐.孔穎達.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云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 動詞 糾正。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今執必公之理,以繩不公之情。」
- 動詞 約束、制裁。 【組詞】:「繩之以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 名詞 姓。如明代有繩服。
- 名詞 規矩、準則。 【組詞】:「準繩」。《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
- 名詞 繩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 名詞 用兩股以上的麻、絲、草或尼龍絲、金屬絲絞揉成的長條物。 【組詞】:「麻繩」、「草繩」、「尼龍繩」。
【繩】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繩 讀音: shéng
- 1 糾正、制裁。 【組詞】:繩之以法
- 2 規矩、準則。 【組詞】:準繩
- 3 用兩股以上的麻、絲、草或尼龍絲、金屬絲等絞揉成的長條物。 【組詞】:麻繩、韁繩、跳繩
【繩】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繩 讀音:
- 1 約束、制裁。 【組詞】:「繩之以法」。
- 2 規矩、準則。 【組詞】:「準繩」。
- 3 用兩股以上的絲、麻、草或金屬絲等揉成的長形索。可供綁東西或運動用。 【組詞】:「絲繩」、「麻繩」、「草繩」、「跳繩」。
|
繩字的基本解釋: 繩 (繩) shéng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準、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糾正:繩墨。準繩。繩正。繩之以法。 繼續:“繩其祖武”(繼承祖先)。 贊譽:“繩息媯以語楚子”(“息媯”,人名)。 姓。 筆畫數:11; 部首:纟; |
繩字的詳細解釋: 繩 繩 shéng 【名】 (形聲。從糸(mì),蠅省聲。本義:繩子) 同本義〖rope;cord;string〗 繩,索也。——《說文》 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小爾雅》 巽為繩直。——《易·說卦》 作結繩而為網罟。——《易·系辭傳》 言綸之繩。——《詩·小雅·采綠》 民結繩而用之。——《莊子·胠篋》 病者困劇…若見鬼把椎鎖繩纆,立守其旁。——漢·王充《論衡·訂鬼篇》 綠碧青絲繩。——《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繩床(交床;交椅);繩縊跌撲(用繩子吊死,跌倒摔死);繩文(文字未創造以前,結繩代替文字,稱為繩文);繩橋(用繩索連結兩岸的橋);繩頭(繩的一端);繩戲(即繩伎。走繩之雜戲);繩絡(繩編的網狀飾物);繩床瓦灶(以繩為床,以瓦為灶。比喻生活貧困) 墨線〖carpenter'slinemarker〗 其繩則直。——《詩·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繩則直。”——《孔子家語》 故木受繩則直。——《荀子·勸學》 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繩尺(指墨線和量尺。皆為匠人所用的工具) 準則;法度〖normrulesandregulations〗 王道有繩。——《商君書·開塞》 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韓非子·孤憤》 又如:繩尺(標準;法度);繩治(以法治罪);繩度(法度,準繩;懸度。以繩索相牽引而越度);繩直(猶準繩);繩規(猶法規);繩律(規矩格律) 水名〖ShengRiver〗 金沙江的古稱 山東省的南陽水、北陽水 繩 繩 shéng 【動】 繼承,通“承”〖inherit;carryon〗 繩其祖武。——《詩·大雅·下武》 又如:繩法(繼承效法);繩祖(繼承祖先業跡) 衡量〖weigh;judge〗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又如:繩尺(衡量);繩量(衡量) 糾正〖correct〗 故舉兵繩之。——《孫臏兵法》 又如:繩愆(糾正過失);繩正(以墨線正曲直。引申為糾正錯誤);繩逐(糾正挑剔別人的過失而加以斥退);繩愆糾繆(糾正過失錯誤);繩劾(彈劾;糾正) 約束;制裁〖restrain〗 繩之以法,斷之以刑。——桓寬《鹽鐵論·大論》 又如:繩約(拘束,限制);繩之以法(以法律糾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繩束(約束;束縛);繩按(亦作“繩案”。約束制裁) 稱贊〖praise〗 繩息媯以語楚子。——《左傳·莊公十四年》 繩 繩 shéng 【形】 直的;正的〖right〗 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呂氏春秋》 繩鋸木斷 shéngjù-mùduàn 〖perseverancewillprevail〗用繩子不斷地拉,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微小的力量也能成事 繩捆索綁 shéngkǔn-suǒbǎng 〖tieandrope〗用繩索捆綁 繩墨 shéngmò 〖carpenter'slinemarker〗∶木工打直線的墨線 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莊子·逍遙游》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rulesandregulations〗∶比喻規矩或法度 頗循繩墨 繩其祖武 shéngqízǔwǔ 〖imitateone'sforebears;followthefootstepsofone'sancestors〗繩:繼承。武:足跡。依祖先的足跡繼續走下去。比喻繼承祖輩事業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詩·大雅·下武》 繩趨尺步 shéngqū-chǐbù 〖behaveaccordingtodecorum〗謂規行矩步,舉止合乎法度 是以盜賊下人,夷狄異類,雖奴隸之所恥,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國,而不以怍。而繩趨尺步,華言華服者,往往反擯棄不用。——宋·蘇洵《廣士》 繩繩 shéngshéng 〖continuous〗∶形容接連不斷 眾力繩繩可劈山 〖cautious〗∶小心謹慎 繩繩乎唯恐失仁義 繩樞 shéngshū 〖poorfamily〗以繩系門,代替轉軸的門樞。形容極貧窮的人家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漢·賈誼《過秦論》 繩索 shéngsuǒ 〖rope〗粗繩子 繩套 shéngtào 〖loop〗∶用繩子結成的環套 絞架上的繩套 〖hemporleatherrope〗∶拴大牲畜用的皮繩或麻繩 繩梯 shéngtī 〖ropeladder〗兩邊用繩而磴子用繩、木或金屬做的梯子 繩子 shéngzi 〖equivalentto“繩”〗見“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