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非攻是墨子的主張之一見[墨子·非攻]三篇。墨子針對戰國時各國務奪侵凌而提出非攻的主張即是以為攻打別的國家乃是「不義」的行為。墨子將戰爭分為兩類凡是大國攻小國、強國攻弱國的謂之攻這樣的戰爭為人們帶來無窮的災禍是天下之巨害。另一類討伐暴虐害民之君的戰爭如湯伐桀武王伐紂是謂誅。誅是「義」攻是「不義」。不義是為求利己而做的損人之事。例如到別人果園去偷竊人家的果實是損人利己的行為;偷別人的豬和雞也是損人利己的行為;偷別的牛羊同樣是損人利己。這三者依所偷的東西之大小而論所偷的東西越大損人的程度便越高便越是不仁不義。損人愈多罪也就愈大。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多大國攻打小國搶奪小國的土地卻并不知是不義反而以之為榮。可見義與不義混淆因此墨子大力主張非攻之說反對大國吞并小國之損害小國而利己的事件而且在戰爭中必然有許多人因而死亡。通常人們知道殺一個人就是不義那么發動戰爭者使無數人被殺豈不是最大的不義。 墨子反對戰爭因為出兵征伐冬天嚴寒夏天酷熱都不適于行軍。而若利用春季則荒廢人民的耕稼樹藝利用秋季則使人民不得收獲。春夏秋冬任何一個農時若有所荒廢則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必將不可勝數。同時戰爭需用的竹箭羽旄、幄幕甲胄、矛戟戈劍、乘車牛馬等耗費繁重。即使得勝所得的也不如所失的多。何況因為攻戰而亡國者又不可勝數。這種欲得而反失是王公大人應該反省而制止的。 墨子認為古時仁人治天下并不在于把國家變成大國而是在求天下一致的和平率領天下百姓勤務農耕奉事上帝山川鬼神。得到的人多功績才高。所以得到上天賞賜鬼神庇佑和人民贊揚。因為這樣上符合天利、中符合鬼利下符合人利。所以古之知者為天下謀利必須想到義。后世的王公大人、天下諸候卻取屬于上天之人攻取屬于上天之邑;殺害屬于上天之民傾覆社稷上不合天利。又滅鬼神之主賊虐萬民乃是大害。所以興天之利除天下之巨害必然要以非攻為主。非攻的積極做法在于阻止敵人有入侵的意念利民利國在政治另外則要善治國防把攻伐的力量變為治國之用(易攻伐以治我國--非攻下)。因而要避免「七患」。(七患是不修城池而修宮室不睦鄰得不到鄰國幫助;浪費民力賞賜無能之人;政務廢弛君王用法不當;為君者自恃而不問事不睦鄰不修守備;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食用不足賞罰無效。)然后從事國防建設 精練防守之道 見于〔公輸〕、〔備城門〕等篇以堅強的防守設備和力量使別國不敢輕易攻伐是基本非攻之道。
非攻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墨家的學說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國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張兼愛天下放棄戰爭以為攻伐為不義且不利之事故稱為「非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