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之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黨錮之禍為東漢迫害士人事件;事起東漢桓帝、靈帝間直接肇因于李膺拘殺張成之子。據〔后漢書·黨錮列傳〕載桓帝時河內張成善說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時李膺為河南尹督促捕捉;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初成以方伎結交宦官帝亦頗問其言?;鹿俳坛傻劾涡抟蛏蠒_告膺等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謗朝廷疑亂風俗。于是天子震怒令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用忿疾。案經三府太尉陳蕃因其冤拒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其辭所連及陳寔、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或逃遁不獲皆懸賞購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事在桓帝延熹九年(166)。明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并表陳情帝意稍解。又因膺等供詞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日蝕)宜大赦天下。于是當年六月庚申乃大赦天下改元永康;黨人二百余人皆赦歸田里惟書名三府禁錮終身。史稱第一次黨鋼之禍。 自此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依次為 「八俊」、「八顧」、「八及」及「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指一世之宗。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寫為「八俊」;俊者指人之英。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指能以德行引人者。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范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指能以財救人者。 又張儉鄉人朱并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禝。靈帝熹平二年(173)冬十月丁亥帝依侯覽之奏詔剛章捕儉等計捕李膺、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獄中;妻子徒邊諸附從者錮及五服內親。余或先歿不及或亡命獲危。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又制詔州那大舉鉤黨或未嘗交關亦離禍毒。于是天下豪杰及儒學行義者一切結為黨人。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史稱第二次黨鍋之禍。 其后光和二年(179)帝依上祿長和海之請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釋放。中平元年(184)黃巾賊起中常侍呂強奏陳黨錮久積人情多怨。若久不赦看輕與張角合謀為變滋大悔之無救。帝懼乃大赦黨人誅徙之家皆歸故郡。此事先后歷二十余年海內涂炭天下善士多不能免。
黨錮之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黨錮之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后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