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理性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實踐理性系對理論理性而言;理論理性指理性的認識能力而實踐理性則指理性的實踐能力。此處的「實踐」并非是社會實踐而是指人的意志對于對象起作用的能力稱為意志能力。實踐理性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學思想中探討道德理想的重要概念;他并著有〔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一書闡明理性的實行作用。因此康德指出理論理性及實踐理性是純粹理性的兩面均為人先驗的(Transcendental)兩種能力。 康德哲學主要是在主客對立的傳統知識論中以主體的提升或先驗方式批判經驗主義對感官之依賴以及理性主義對理性之崇拜;并使本體本身從認知走向實踐的道德層次進而超升到主體整體的體認即「判斷力批判」所探討的人生哲學。所謂「批判」其重心在于批判的主體亦即理性之上。康德認為理性不僅有認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實行的作用。實踐理性批判的課題是實行用以補足知的極限;因為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曾采用經驗主義的分析法將客體分為物自身(Thing in Itself)及現象二部分并應用所有的思想方法否定純粹理性的能力認為純粹理性只能把握現象事物而無法抵達物自體。然而純理性不足以解決哲學的問題時可由實踐和追求去補足。因此康德以主體的提升來解決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缺憾;主體的提升因而不止是單純的感官、理性、心靈的層次方面更是整體的人從認知走向實踐的層次。 康德指出實踐是心靈的先驗追求也是人性超越自身的設準(Postulate);以為外界的物自體既無法以純理性來認知、理論只好回歸內心反求諸己在自己內心中追尋生命的原則。康德因而提出追求的事實與追求的內容追求的事實表現在知識層次的頂端是心靈的意向此種追求的天性說明了現實我與理想我的差距同時亦指出二者之間發展的可能性。追求的內容則為: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以及靈魂不滅;唯有在道德層次中肯定這三點才能完成自我進而掌握物自體。 所謂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及靈魂不滅亦即康德所提出的三個實踐理性的設準也就是滿足實踐理性之目的而設的必要假設。自由意志的設準是出于以下的構想:行為之決定條件能獨立于感官世界并假設理智領域的意志或理性有能力決定德行;因此自由意志是責任和倫理道德的心決條件。上帝的存在則是對最高的存在者之假設是正義的保證因人世間的幸福與德性不一致所以假定上帝的存在作最終的判決。靈魂不滅是從時間上的考慮而設的也就是說如果人要全面地達到道德律之要求則必須假設此條件使得人在永恒存在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據此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倫理道德的設準最基礎的是人性靈魂的不滅從靈魂的永恒歸結到神的存在再討論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這種設準是天生的道德律;這種存于良心的無上命令使人從存在超升至「應該」的層次在此理想層次再去探討知的問題則可超越外界事物的現象追求自身的完美到達所謂物自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