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氏守節親誨之學家貧僅能以荻畫地學書。歐陽修幼即敏悟過人及冠嶷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調西京推官。從學于尹洙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為范仲淹被貶貽書責司諫高若訥。若訥上其書朝廷貶歐陽修為夷陵令;慶歷三年(1043)由集賢校理知諫院。 初范仲淹以言事貶尹洙、余靖、歐陽修均因替范仲淹抱屈而被貶因目之為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歐陽修撰[朋黨論]以進謂小人無朋唯君子則有之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歐陽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讎帝獨獎其敢言而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同修起居注不待試即除知制誥奉使河東;后轉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以直言敢諫為邪黨所忌出知滁州;居二年徙揚州、潁州復任學士留守南京;母憂服除召返京師時在外已十一年。帝見其發白問勞甚至小人畏修復被重用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譖之出知同州帝納吳充言得復留京;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奉使契丹其主聞其名特加尊禮。知嘉佑二年(1057)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既畢事向之浮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升為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旬月改群牧使[唐書]成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修在翰林八年知無不言帝皆從之遷樞密副使拜參知政事與韓琦同心輔政。歐陽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后因濮議中書之議不與眾同御史呂誨等詆修主此議者爭論不已皆被黜修亦力求退罷為觀文殿學士;后遷刑部尚書知毫州;次年遷兵部尚書知青州改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辭不拜徙蔡州。 歐陽修以風節自持迭被小人污蔑數上書求去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論王安石之青苗法為安石所詆故求歸益切。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子太保諡文忠。 歐陽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秉性剛直見義勇為雖陷阱在前觸發之不顧而放逐流離至乎再三仍志氣自若。 修以文章名世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唯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郡寬簡不擾所至民便之。又說:「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修母曾對他說:「汝父為吏常夜燭治獄書為犯死罪者求其生不得則廢書而嘆。」修聞之終身服膺斯言。 歐陽修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超然獨騖眾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師尊之;而獎掖后進如恐不及所賞識并加提腋者后皆為聞人如曾鞏、王安石、蘇洵及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且篤于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平日好古嗜學搜輯周、漢以降金石遺文研稽異同立說于左的的可表證謂之[集古錄];自撰[五代史記]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蘇軾敘其文曰:「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識者以為知言。 歐陽修之子歐陽發字伯和少好學師事胡瑗得古樂鐘律之說不治科舉文詞獨探古始立論議;以父恩補將作監主簿賜進士出身累遷殿中丞卒年四十六。蘇賦謂:「發得文忠公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流也。」中子歐陽棐宇叔弼亦博學能文;用蔭為秘書省正字登進士乙科調陳州判官以親老不仕親終服除始出為審官主簿累遷職方員外郎知襄州。曾布執政其婦兄魏泰倚聲勢來居襄規占公私田園莫敢誰何;至是指州門東偏官邸廢址為天荒請之棐竟持不與泰怒譖于布徙知潞州旋罷去。元符末還朝歷吏部右司二郎中以直秘閣知蔡州;未幾坐黨籍廢。
歐陽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著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并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也作「歐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