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人類發展是一個最新的研究領域包括廣度、深度、壽命和樂觀的前瞻研究與方法。這項研究把人類發展分為三方面:一是生命歷程從胚胎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成人期、老年期、以至死亡;二是發展方面包括生物、認知、情感和社會;三是理論含有生命周期論述、壽命研究法和樂觀的發展模式。把三方面拼合起來使人類發展成為一整個立體結構。 人類之廣度的發展由早期重視兒童和青年的發展延伸到研究成人期和老年期。對成人期的重視是看到在人的一生中成人期占生命長度的三分之二。對老年期的研究則是由于壽命普遍的延長發現了許多前曾忽視的老人現象和老年問題。于是研究老年期的著作和刊物迭相出現其中較著者如比倫(J.E. Birren)與謝埃(K.W. Schaie)合著的[老年心理手冊](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1977)布斯(E.W. Busse)和布雷澤(D.G. Blazer)合著的[老年心理醫療手冊](Handbook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980)及[老年學期刊](Gerontolo-gy)。老年學且已成為大學的一個科目。 再由對老年的研究擴展至死亡方面包括「臨危」(dying)和死后問題。這項研究的觀點是既然出生是人生的起點則人生的終點死亡自然也是一個應該正視的問題。于是把生、臨危和死連成一線一方面研究臨危和死亡的各種現象一方面分析生和死的區別以至死者與生者的感受。 在人類之深度發展方面從壽命研究分出「壽命發展心理學」(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兼含深度與廣度的研究包括認知領域的學習、思考、語言和智力的發展情緒發展、和生物、社會、歷史、文化等合成的社會發展。此類著作有比倫和其他作者的書籍或以「壽命」為題或就發展歷程分幼兒、青年、成人等期論述。 在壽命論方面有兩種觀點即機械和有機論。機械論者認為人在一生中或藉「口惠」由前代傳授生活經驗成為發生的遺傳或者成為發生的決定因而接受口傳者只處于被動地位發展是在不斷的點滴增加或減少中進行。有機論者則認為人生是經驗和發生因素的互動正在發展的人即是其發展的結果發展包括確定不變、而品質不同的許多階段。機械論者主張發展出內在生物性或外在環境所控制;有機論者則主張發展全由發展者自己決定。壽命研究者努力于延長研究的時間限度以便確定人類壽命的極限;并希望發現壽命與生活經驗和環境的關系。 樂觀的人類發展是希望人類發展到一個理想或夢想的境界。理想境界是中華文化開始時已有的「大同世界」在其中人們「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總而言之人人都能活得幸福快樂。西方視此為夢想希望人人溫和、仁慈、關心別人猶如馬士洛(A.H. Maslow 1908~1970)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在這種理想或夢想的狀況中人類壽命延長的可能性極高也是人類發展的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