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中國大陸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之一。收藏明清和明清以前的歷史檔案。是全國明清檔案的目錄中心和各方面利用明清檔案進行科學研究的中心。其前身是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下設古物館、圖書館等機構。圖書館下設圖書、文獻二部。文獻部負責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物的管理此即該館的最早組織。1927年6月文獻部改為掌故部1928年10月改稱文獻館。1951年5月改稱檔案館將原管歷史物品移交故宮保管部自此成為專門的檔案機構。1955年12月移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59年10月并入中央檔案館作為該館的一個部--明清檔案部。1969年底明清檔案部從中央檔案館分出隸屬故宮博物院。1980年6月重歸國家檔案局領導并恢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名稱同時遷入位于故宮西華門內北側的新館。 該館現有總面積17600余平方米。所藏明清兩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機關檔案共74個全宗10000000余件。清代檔案是館藏的主體包括清入關前天命9年(1607)至宣統(tǒng)3年(1911年)以及溥儀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時期(1912-1940年)形成的檔案。明代檔案約3700多件多是天啟、崇禎時期兵部文件少數為洪武、永樂年間的檔案。 該館檔案已基本整理編目到1985年編制了780多冊檢索目錄。館內設有普通閱覽室、縮影檔案機讀閱覽室、外賓閱覽室等。服務項目包括:提供查閱檔案、提供檔案的復制件和縮影膠卷、提供來人來函諮詢服務等。 1949年以前的文獻館時期就開展了編研工作計編輯出版了明清檔案史料匯編、各項圖集、史料目錄、明清檔案與明清史論文等50多種370余冊。1951-1990年該館先后編輯出版各種專題史料匯編等40余種100000000多字。其中有[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康熙起居注]、[康熙朝漢文殊批奏摺]、[康熙統(tǒng)一臺灣檔案史料選集]、[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圓明園檔案史料]、[慈禧光緒醫(yī)方議選]、[清代地震檔案史料]、[鴉片戰(zhàn)爭檔案史料]、[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檔案史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清末民變檔案史料]等具有重要價值的史料書籍。另外還出版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概述]等專著。1985年創(chuàng)[歷史檔案]季刊作為公布歷史檔案和研究明清史的館刊。該館還經常參加國內國際的明清史、民族史、華僑史、法制史、地方史、地方志、民族語言文學、經濟史、人物傳等各個領域的研究活動因而成為聞名中外的文化學術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