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拼音,國怎么讀,國是什么意思,國組詞,國成語組詞
|
讀音:guó 拼音:guo |
筆劃:8 部首:囗 |
|
|
| |
筆劃順序: |  |
|
國組詞
|
【國】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國 讀音: guó
- 形容詞 本國的。 【組詞】:「國人」、「國土」、「愛用國貨」。
- 形容詞 代表國家的。 【組詞】:「國旗」、「國歌」。
- 名詞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
- 名詞 地方。 【組詞】:「水鄉(xiāng)澤國」。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fā)故枝。」
- 名詞 城市。《孟子.離婁下》:「遍中學(xué)無與立談?wù)摺!?/li>
- 名詞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團(tuán)體。 【組詞】:「中國」、「美國」。
- 名詞 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 【組詞】:「魯國」、「齊國」。《易經(jīng).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國】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國 讀音: guó
- 1 地區(qū)。 【組詞】:水鄉(xiāng)澤國
- 2 本國的。 【組詞】:國人、國土、國貨
- 3 代表國家的。 【組詞】:國旗、國歌、國花
- 4 擁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團(tuán)體。如中華民國、美國、韓國等。
- 5 古代諸侯或君王的封地。如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齊國、燕國。
【國】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國 讀音:
- 1 古代諸侯的封地。 【組詞】:「魯國」、「齊國」。
- 2 地區(qū)。 【組詞】:「水鄉(xiāng)澤國」。
- 3 代表國家的。 【組詞】:「國花」、「國旗」、「國歌」。
- 4 屬于本國的。 【組詞】:「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 5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政府的團(tuán)體。 【組詞】:「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
國字的基本解釋: ● 國(國)guó ㄍㄨㄛˊ ◎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zhì);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xiàn)的人)。國格。國魂。國是(國家大計,如“共商國是”)。 ◎ 特指中國的:國產(chǎn)。國貨。國粹。國樂(yuè ㄩㄝˋ)。國藥。 ◎ 姓。 |
國字的詳細(xì)解釋: 國 囯、國 guó 【名】 (會意。從“囗”(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周代,天子統(tǒng)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現(xiàn)在說的“全國”〖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 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漢·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又如:齊國;晉國;鄭國 國都,一國最高政權(quán)機(jī)關(guān)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capital〗 國中九經(jīng)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nèi)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fēng)·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戰(zhàn)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國中(王城之內(nèi);國內(nèi));國人(國都中的人);國遷(國都遷徙);國陰(都城北郊);國郊(國都周圍地名);國禁(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國邑(城邑);國刑(城中施行的刑罰) 國家〖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國。——《詩·魏風(fēng)·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又如:國紀(jì)(舊指國家禮制與法令);國帑(國庫中的錢幣);國祿(國家的俸祿);國課(國稅;國家稅收);國器(可主持國政的人才) 古代王、侯的封地〖feud〗 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于薛。——《戰(zhàn)國策·齊策》 又如:國租(封地的田賦) 帝王〖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部落〖tribe〗 〖韓〗凡七十八國。伯濟(jì)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shù)千家,各在山海間。——《后漢書》 地方〖place〗 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fēng)·碩鼠》 家鄉(xiāng)〖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姓 國寶 guóbǎo 〖nationaltreasure;treasureofthecountry;natioualheirloom〗∶國家的寶物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 〖specialcontributortothecountry;besttalentsofanation〗∶對國家有特殊貢獻(xiàn)的人的贊譽 成就卓著的老科學(xué)家被國人譽為國寶 國賓 guóbīn 〖stateguest〗 一國的老臣。或指來朝的諸侯、來聘的卿大夫 筵國賓于牖前。——《周禮·春官·司幾筵》 新王朝對舊王朝后代的尊稱 昔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宋,若今周后介公。——《唐律疏議·名例》 接受本國政府邀請前來訪問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 國柄 guóbǐng 〖thepoliticalpowerofanation〗國家大權(quán) 大臣太貴,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韓非子·人主》 國步 guóbù 〖nationalfate〗∶國運 國步艱難 〖territory〗∶國土 國步連營五千里 國步艱難 guóbù-jiānnán 〖thenationisbeingfacedbydifficulties〗指內(nèi)憂外患頻起,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面臨嚴(yán)峻的考驗 時國步艱難,連帥倔強(qiáng),率多奏請,欲立家廟于本鎮(zhèn),傾上章論奏,乃止。——《舊五代史·唐書·蕭傾傳》 國策 guócè 〖thebasicpolicyofastate;nationalpolicy〗國家執(zhí)行較長時間,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基本政策 全國各族人民的代表在這里共商國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國產(chǎn) guóchǎn 〖home-made〗∶在特定的國家或地區(qū)內(nèi)生產(chǎn)的 用來制作國產(chǎn)羊乳干酪的地窖 〖madeinourcountry;madeinChina〗∶我國生產(chǎn)的 國產(chǎn)汽車 國產(chǎn)影片 國恥 guóchǐ 〖nationalhumiliation〗因外國的侵略及國內(nèi)的軟弱或腐敗而使國家蒙受的恥辱 喪權(quán)辱國的“二十一條”是中國的國恥 不忘國恥 清雪國恥 國粹 guócuì 〖thequintessenceofChineseculture;nationallegacy〗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 國典 guódiǎn 〖nationaldecreesandregulations〗國家的典章制度 國都 guódū 〖nationalcapital;capital〗首都 國度 guódù 〖state〗指國家 我們以生活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誰是最可愛的人》 國法 guófǎ 〖nationallaw;lawoftheland〗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 傷天害理,國法難容 國防 guófáng 〖nationaldefence〗古人視禮義為維護(hù)社會國家的安全力量,必須嚴(yán)格遵行,防止逾越,稱為國防。今日指為保衛(wèi)國家的主權(quán)、領(lǐng)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的武裝侵略和顛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后漢書·孔融傳》 加強(qiáng)國防建設(shè) 國歌 guógē 〖nationalanthem〗法定在正式場合代表國家的歌曲 國格 guógé 〖nationalcharacterandmorals;nationhood〗作為一個國民應(yīng)該具備的愛護(hù)國家、維護(hù)國家尊嚴(yán)的品格 極個別的人甚至不顧國格、人格,干了一些不知羞恥的丑事 國故 guógù 〖thenationalcultural,esp.literaryheritage〗∶本國固有的學(xué)術(shù)與文化(多指語言文字、文學(xué)、歷史等) 整理國故 〖disaster〗∶國家所遭受的兇、喪、戰(zhàn)爭等重大變故 另后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宋·蘇軾《與滕達(dá)道書》 國號 guóhào 〖thetitleofareigningdynasty〗一國的稱號,如漢、唐、宋、元、明、清等 國花 guóhuā 〖thenationalflower〗代表國家的花。——可以作為國家的象征及顯示民族精神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國畫 guóhuà 〖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 國徽 guóhuī 〖nationalemblem;insigniaofacountry〗由一個國家的憲法或?qū)iT法律規(guī)定的代表國家的標(biāo)志。中國的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國會 guóhuì 〖Congress;nationalassembly〗全國性的議會 第七十一屆國會 國魂 guóhún 〖nationalspirit〗指一個國家特有的民族精神 魯迅精神是我國的國魂 國貨 guóhuò 〖domestic〗∶本國出產(chǎn)或制造的物品 國貨精品商場 〖China-madegoods;Chinesegoods〗∶舊時指我國自己制造的工業(yè)品 國籍 guójí 〖nationality;citizenship〗 指個人具有的屬于某個國家的身分 雙重國籍 指飛機(jī)船只等屬于某個國家的事實或狀態(tài) 國技 guójì 〖thenationalfeat〗足以代表一個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技術(shù),如中國的武術(shù)、中醫(yī)、烹調(diào)等 國際 guójì 〖international〗在各國及其公民之間或中間;關(guān)于各國的交往;由兩個或更多國家參加;兩個或更多國家共有或影響兩個或更多國家 國際交往 國際地位 國際關(guān)系 國際法 國際音標(biāo) 國際標(biāo)準(zhǔn) 國際博覽會 國際歌 Guójìgē 〖theInternationale〗國際無產(chǎn)階級革命歌曲。法國歐仁·鮑狄埃(EugènePottier)作詞,狄蓋特(PierreDegeyter)配曲 國計民生 guójì-mínshēng 〖nationaleconomyandlivelihoodofthepeople〗國家經(jīng)濟(jì)和人民生活 糧食是關(guān)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 聲色犬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聊齋志異·談黃粟》 國家 guójiā 〖state〗∶長期占有一塊固定領(lǐng)土,政治上結(jié)合在一個主權(quán)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實體;一種特定形式的政府、政體或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世俗國家 福利國家 法西斯國家 在中國,鐵路屬于國家 國家機(jī)器 國家監(jiān)獄 國家銀行 國家所有制 國家社會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大事 國家機(jī)密 我們的權(quán)利受國家保護(hù) 國家之首 國家安全 〖nation〗∶由一個民族或多個民族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確定的領(lǐng)土和一個政府的人民的共同體 中國是有成文憲法的國家 西方國家 新近獨立的國家 國家的形勢 這是個英雄的國家 〖country;land〗∶由人民共同體所占據(jù)的土地 亞洲國家 殖民地國家 這個國家有幾條大河 在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 第三世界國家 他曾在許多國家居住過 美麗的國家 國交 guójiāo 〖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countries〗國與國間的交往。即今之外交 國腳 guójiǎo 〖footballplayersofanationalteam〗指國家隊的足球運動員 國界 guójiè 〖nationalboundaries〗國與國領(lǐng)土之間的分界線。中國古代也指地方團(tuán)體的境界 國境 guójìng 〖frontier;nationalboundarylimits〗∶一個國家的鄰接或面對另一國家的那一部分;國界。如:國境線 〖landofacountry〗∶國土,疆域 國境遼闊 國舅 guójiù 〖brothersofempressdowagerandempress〗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韋澳為京兆尹,豪右斂手。國舅鄭光莊不納租,澳縶其主者。——唐·裴庭裕《東觀奏記》 國君 guójūn 〖monarch〗封建制或君主制國家的統(tǒng)治者,通常實行終身制和世襲繼承制 國庫 guókù 〖treasury;nationalpurse;exchequer〗國家的金庫。舊指國家儲存財物的總機(jī)關(guān) 國力 guólì 〖nationalpower(orstrength,might)〗一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科技、文教衛(wèi)生等發(fā)展水平的總和 國立 guólì 〖state-maintained;state-run〗國家設(shè)立 國立大學(xué) 國門 guómén 〖gateofthecapitalcity〗 舊指國都的城門,也指守護(hù)城門的小神,也指邊境;今指邊防哨所和海關(guān) 拒敵于國門之外 比喻國家政策、規(guī)定 打開國門,大膽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國民 guómín 〖national;citizen〗 全國民眾 今指取得一國國籍的人,即該國國民 國民經(jīng)濟(jì) guómínjīngjì 〖nationaleconomy〗一個國家的生產(chǎn)、流通、分配和消費的總體,包括各個生產(chǎn)部門和為生產(chǎn)服務(wù)的流通部門,如工業(yè)、農(nóng)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業(yè)、物資供應(yīng)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學(xué)研究、醫(yī)藥衛(wèi)生等非生產(chǎn)部門 國民收入 guómínshōurù 〖nationalincome〗一個國家國民經(jīng)濟(jì)各個生產(chǎn)部門在一個時期內(nèi)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總和。就是從一個時期內(nèi)的社會總產(chǎn)品的價值中,減去生產(chǎn)上消耗掉的生產(chǎn)資料的價值后剩余的部分 國民政府 guómínzhèngfǔ 〖nationalgovernment〗國民黨執(zhí)政的政府。它經(jīng)歷了大元帥府,廣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變遷 國難 guónàn 〖nationalcalamity(causedbyforeignaggression);troublesinournativeland〗國家的患難、災(zāi)難,特指由外國侵略造成的國家災(zāi)難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國難當(dāng)頭 國內(nèi) guónèi 〖domestic;home;internal〗在特定的國家的內(nèi)部 國戚 guóqī 〖king'srelatives〗天子的親戚。多指后妃的本家 皇親國戚 國旗 guóqí 〖nationalflag〗由國家正式規(guī)定的代表本國的旗幟。其式樣、圖案和使用辦法由憲法或?qū)iT法律規(guī)定。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國情 guóqíng 〖thecondition(orstate)ofacountry;nationalconditions〗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zhì)、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現(xiàn)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 國慶 guóqìng 〖NationalDay〗開國紀(jì)念日 國喪 guósāng 〖statefuneral〗舊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喪事,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掉 國色 guósè 〖nationalbeauty〗∶有絕頂出眾的美貌、冠絕一國的女子 天姿國色 驪姬者,國色也。——《公羊傳·僖公十年》 〖peony〗∶牡丹,色極艷麗,有國色之稱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唐·劉禹錫《嘗牡丹》 國色天香 guósè-tiānxiāng 〖nationalbeautyandheavenlyfragrance〗為牡丹的別稱。極言牡丹香色的可貴。現(xiàn)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十娘)粉容微露,卻被孫富窺見了,果是國色天香。——《警世通言》三十二 國殤 guóshāng 〖nationalmartyr〗死于國事,為國犧牲的人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南朝宋·鮑昭《代出自薊北門行》詩 國士無雙 guóshì-wúshuāng 〖astatescholarofnoequal〗國士,國內(nèi)最有才干的人。國中找不到第二個的奇才。泛指當(dāng)代杰出的人才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事無雙。——《史記·淮陰侯列傳》 國勢 guóshì 〖nationalpower;nationalsituationatagivenmoment〗一個國家發(fā)展的總態(tài)勢;國力 國勢衰微 國事 guóshì 〖national(orstate)affairs〗國家重要的事務(wù)。尤指與政治有關(guān)的事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國是 guóshì 〖importantaffairsofstate〗國家的重大政策 愿相國與諸大夫關(guān)定國是也。——《后漢書·桓譚傳》 共商國是 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國手 guóshǒu 〖nationalchampion(inchess,etc.);grandmaster〗才藝技能冠(如棋藝、醫(yī)道等)絕全國的人 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唐詩紀(jì)事·裴說·棋》 國泰民安 guótài-mín’ān 〖makethestateprosperousandpeoplepeaceful〗國家康泰安寧,人民安居樂業(yè)。形容太平盛世 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治命學(xué)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宋·吳自牧《山川神》 國體 guótǐ 〖minister〗∶大臣輔佐國君,就像人體有股肱一樣,故稱大臣為國體 〖statesystem;formofthegovernment〗 國家的典章制度 國家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表明國家根本性質(zhì)的國家體制,是由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來決定的 國土 guótǔ 〖territory;landofacountry〗國家的領(lǐng)土 國王 guówáng 〖king〗一國之長。古代稱諸侯封地為國,一國之長稱王。自漢以后,則以國王為最高封爵。宋、元又作為封號,清則改稱親王。現(xiàn)代某些君主制國家元首的一種名稱 國威 guówēi 〖nationalpowerandinfluence;nationalprestige〗國家的名望聲威。也指軍力而言 大振國威 國文 guówén 〖Chineseasanationallanguage〗∶本國的語言 〖nationalculturalrelics〗∶一國的文物 〖nationallanguageandliterature〗∶本國的語言文學(xué) 國務(wù) guówù 〖nationalaffairs〗國家的事務(wù);國事 國務(wù)不可不謹(jǐn)也。——《高君書·壹言》 國務(wù)活動 國務(wù)卿 guówùqīng 〖secretaryofstate〗主管外交事務(wù)的政府內(nèi)閣成員,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務(wù)卿為國務(wù)院的領(lǐng)導(dǎo)人 國務(wù)院 guówùyuàn 〖theStateCouncil〗∶中國最高國家權(quán)力機(jī)關(guān)的執(zhí)行機(jī)關(guān),即最高國家行政機(jī)關(guān),由總理、副總理、國務(wù)委員等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等人員組成 〖theStateDepartment〗∶美國政府中主管外交兼管部分內(nèi)政的部門,主管者稱國務(wù)卿 國宴 guóyàn 〖statebanquet〗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為招待國賓、貴賓或在重要節(jié)日而舉行的正式而隆重的宴會 國音 guóyīn 〖thepronunciationadoptedbythegovernmentandusedbythepeopleatlarge〗全國共同遵用的標(biāo)準(zhǔn)音。舊指國家審定的漢語標(biāo)準(zhǔn)音 國營 guóyíng 〖national;state-operated;state-run〗國家的,屬于國家政府的,由國家政府經(jīng)管或提倡的 一條國營柏油路 國有 guóyǒu 〖state-owned〗為國家政府所擁有 國有化 土地國有 鐵路國有 國有企業(yè) 國語 guóyǔ 〖Chinesenationallanguage〗∶中國主要方言,全國約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commonspeech〗∶中國學(xué)校和政府過去所用的官方語言,現(xiàn)在叫做普通話 〖chineseasasubjectinmiddleschoolorinprimaryschool〗∶過去指中、小學(xué)的語文課 國運 guóyùn 〖nationalfate;nationalfortune〗國家的命運 國運維艱 國運興隆 國賊 guózéi 〖traitor〗危害國家的不良分子 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茍容,以持祿養(yǎng)交而已耳,謂之賊。——《荀子·臣道》 國債 guózhài 〖nationaldebt〗國家的內(nèi)外債務(wù) 國子監(jiān) guózǐjiàn 〖theImperialCollege,thehighest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feudalChina〗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jī)構(gòu),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