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文化人類學」是研究人類文化的科學從人類學的觀點來探討文化的起源、成長、變遷和進化的過程(縱的方面)并研究及比較各民族、各部族、各國家、各地區(qū)、各社區(qū)的文化異同藉以發(fā)現(xiàn)「文化的普遍性」(Cultural universals)與「文化的差異性」(Cultural differences)。 「文化人類學」這個學科名稱創(chuàng)始于一九零一年以別于創(chuàng)始于一八七一年的「體質人類學」(Physical Anthropology)。但對文化作系統(tǒng)的或科學的研究的卻始于一八六零年德國的歷史學家巴斯提安(Adolf Bastian 1826~1905)的著作〔歷史中的人〕(Der Mensch in der Geschichte)一書。該書的理論美國聞名的人類學家克婁伯(Alfred Louis Kroeber)在探討文化人類學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況的取向時就指出巴斯典的觀點對美國人類學研究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美國所謂的「文化人類學」大體相當于歐洲的「民族學」(Ethnology)也就是用歷史重建的方法去研究文化。就一般情形而言人類學在美國有擴大的意義在歐洲大都仍用狹義的解釋把人類當成專門研究人體的科學至于文化的研究把它歸入民族學的范圍之內。 在美國文化人類學大都是從事印第安人生活、風俗習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它之所以從事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研究主要的原因為: 1.印第安人在美國國內為少數民族具有研究的價值。2.印第安人居住在美國境內研究上很方便不必跑遙遠的國外進行研究。3.合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政策進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