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舞名。中國漢族民間舞蹈。流傳于陜西、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以及東北地區。各地稱謂不一陜西稱為《腰鼓》或《花鼓》山西、山東稱為《打花鼓》或《花鼓》安徽稱為《鳳陽花鼓》江蘇、浙江及東北地區亦稱《打花鼓》。腰鼓呈長筒粗腰形用寬布帶穿于鼓環中斜掛在表演者左側腰間。表演者雙手各執一鼓槌邊擊鼓邊舞蹈以強烈多變的鼓點與矯健的舞姿緊密配合。有單人、雙人、四人和集體表演多種形式。常在節慶時間和《秧歌》、《高蹺》、《跑旱船》、《獅子舞》等一起在廣場上演出。《腰鼓舞》歷史悠久是由花鼓演變而來。《腰鼓舞》流派很多就其表演風格來看可分文、武兩類。文腰鼓的鼓點變化豐富動作比較活潑技巧性高表演細膩多以單人即興表演為主。武腰鼓的鼓點急促強烈動作英武粗壯多以集體表演為主。從表演形式上看可分為路鼓和場地鼓。路鼓是舞隊在行進中表演各種鼓點和動作如〈走路步〉、〈十字步〉、〈三步一停〉、〈四步三望〉、〈左右側登腿〉等。場地鼓是停留在廣場上表演各種鼓點和動作如〈馬步大纏腰〉、〈單腿蓋耳〉、〈連身轉〉、〈老虎洗臉〉、〈雷神鼓〉、〈蝴蝶飛〉、〈緊三捶〉等。集體表演腰鼓舞隊形富于變化有〈卷白菜〉、〈九連環〉、〈十枝梅〉、〈丹鳳展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