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五常有數(shù)義與人倫道德相關(guān)者如下: 1.謂人之五種常行亦即五倫或稱五典。〔書.泰誓下〕:狎侮五常。〔疏〕:五常即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書.舜典.慎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謂五常之道即仁、義、禮、智、信為人生應(yīng)常行之道。〔漢書.董仲舒?zhèn)鳌常喝省⒘x、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dāng)修飾也。〔白虎通.情性〕:五常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小學(xué)紺珠.性理類.五常〕仁、義、禮、智、信。3.佛家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天臺仁王經(jīng)疏.上〕:不殺生仁也;不偷盜智也;不邪淫義也;不飲酒信也;不妄語禮也。
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guān)系。 【造句】五常是中國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chǔ)。
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書經(jīng).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穎達(dá).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金、木、水、火、土五行。《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jié)h.鄭玄.注:「五常五行也。」仁、義、禮、智、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阜蛉收x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dāng)修飭也。」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常」字時(shí)稱為「五常」。《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零.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之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也作「五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