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別號龍谿浙江山陰人與陽明同郡;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神宗萬歷十一年享年八十六歲。 王畿嘉靖十一年(1532)舉進士初任南京職力主事后遷南京兵部武選郎中。當正德嘉靖間陽明歸越講學龍谿即往受業。時陽明門人眾多不能遍授初來學者常使先見龍谿及錢緒山(德洪)等諸高弟由其代為傳授。 龍谿為官時因忤宰相夏貴溪不久即罷官去。此后退處林下四十余年無日不講學自兩都及吳、楚、閩、越、江、浙皆有講舍;甚至年過八十猶周流不倦。 龍谿之聲重在求真真性流行自見正則。黃宗義稱其于陽明之學多所發明;周汝登則謂:「文成之徒領悟者多而最稱入室則唯先生(王畿)。」 明代中葉以后學術思想大為轉變自由解放的色彩從各方面表現出來前有白沙后有陽明都打出反對權威、崇尚革新的旗幟。王畿以宗教家般的狂熱宣揚師說王學之發皇光大風靡一世得力于龍谿、心齋者為最多。 龍谿數十年來盡瘁放講學專為講學這一件大事到處奔忙他不厭不倦、不作自了漢專去自己受用如其不可而為之認為「精神命脈全體內用才是入圣真脈絡。他雖主張現成良知當下具足但卻認為致良知必須從動靜順逆當前極復雜的境界中煎銷磨煉出來方能真有得力處若專去習靜坐那便是討便宜其結果會喜靜厭動不能實用工夫。 天泉證道是王門一大公案龍谿在其〔龍谿集〕中有一篇〔天泉證道紀〕備載此事云:「陽明夫子之學以良知為宗每與門人論學提四句為教法;『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如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定格物。』學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緒山錢子謂此是師門教人定本一毫不可更易。王龍谿則謂夫子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體用顯微只是一機;心意即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無善無惡之意如即無善無惡之知物即無善無惡之物。……緒山謂若是是壞師門教法非善學也。王畿則謂學須自證自誤不從人腳跟轉。若執著師門權法以為定本未免滯于言詮亦非善學也。時夫子將有兩廣之行……晚坐天泉橋上因各以所見請質。夫子曰:「正要二子有此一間。吾教法原有此兩種。四無之說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說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之人悟得無善無惡心體便從無處立根基。意與知物皆從無生一了百當即本體便是工夫。另簡直截更無剩欠頤悟之學也。中根以下之人未嘗悟得本體未免在有善有惡上立根基。心與知物皆從有生須用為善去惡工夫隨處對治使人漸漸入悟從有以歸于無復還本體及其成功一也。世間上根人不易得只得就中根以下人立教。……汝中所見我久欲發恐人信不及徒增臘等之病故含蓄至今。此是傳心秘藏顏子、明道所不敢言者。……汝中此意正好保住不宜輕以示人概而言之反成漏泄。德洪卻須進此一格始為玄通。德洪資性沉毅汝中資性明朗故其所得亦各因其所近;若能互相取益使吾教法上下皆通始為善學耳。』」 龍谿四無之說同為后儒所訾議蕺山、」棃洲亦謂〔天泉證道紀〕與平日所言不類疑其為龍谿自行立說。其實「天泉證道」一事錢緒山所編〔陽明年譜〕及〔傳習錄〕中均有記載「四有」、「四無」之說與龍谿所記并無甚差異。念庵與緒山書中謂聞之黃洛村亦正與龍谿所述相同可見〔天泉證道紀〕決非龍谿一人之私言。至「四無」之說雖出于龍谿證悟但與陽明本旨實相買通故陽明對此也曾稱許之。
王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比喻京城、首都。《文選.潘岳.閑居賦》:「遠覽王畿近周家園。」《舊唐書.卷一一零.李光弼傳》:「賊乘鄴下之勝再犯王畿。」人名。(公元1498~1556)字汝中別號龍谿明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嘉靖進士官兵部郎中師王守仁傳播其學學者稱龍溪先生。著有《龍溪全集》、《語錄》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