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北齊書》、《唐書.音樂志》、《樂府雜錄》、《教坊記》、《日本史.禮樂志》、《舞樂圖說》、《雅樂》。 2:舞名;樂曲名。又名《蘭陵王入陣曲》。北齊(公元550~公元577)、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及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時代之戲曲。盛行于唐代。北齊蘭陵王高孝瓘(又名長恭?~公元573)英勇善戰、貌美、自謙不足以威敵于是以木刻假面臨陣時著假面應戰。此舞樂傳入日本。日本保存至今并經常演出。日本稱此舞為《蘭陵王》、《沒日還午樂》、《羅陵王》、《新羅陵王》及《陵王》。系壹調古樂、中曲。舞者一人右手持捊。舞樂順序:一、〈小亂聲〉;二、〈亂序〉;三、〈囀〉;四、〈音取〉;五、〈當曲〉舞共有六段。唱詞有二;其一:「吾 胡人古見如來我國守護翻日為樂。」其二:「吾等胡兒吐氣如雷我采頂雷蹈石如泥。」日本古時由舞者自吟此歌詞現今此風已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