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奏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特奏名為宋代科舉特別優待之措施之一亦稱恩科或恩例;旨在激勵屢試不舉之士子。據[宋史·選舉志]凡士屢貢于鄉而屢絀于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后舉數參其年而加以分等遇皇帝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奏經許附試故曰特奏名。按此制始于宋太祖開寶三年(970)詔禮部閱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零六人賜本科出身。宋王栐騐[燕翼詒謀錄]分析其原委謂:「唐末進士不第如王仙芝輩唱亂而敬翔、李振之徒皆進士不得志者。因四海九州之廣而歲上第者僅一、二十人茍非才學超出倫輩必自絕意于功名之涂無復顧藉。故宋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于盜賊奸宄。」太祖開寶三年之例特奏名所由始。自是士之潦倒不第者皆覬覦一官老死不止。特奏之名定于真宗;而特奏名漸多則始于仁宗。故王曰:「英雄豪杰皆汩沒消靡其中而不自覺故亂不起于國而起于夷狄豈非得御天下之要術歟?蘇子云:『縱百萬虎猴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藝祖皇帝深知此理者也豈漢、唐所可仰望哉?』」雖此法可以籠絡士子之效但卻亦造成宋代官制冗濫之弊。 特奏名所授之官宋徐度[卻掃編]載「進士以累舉推恩特召廷試已而唱名次第賜進士或同學究出身或試監、主簿、諸州文學、長史、四門助教、攝諸州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