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文化是指人類生活的方式(ways of life)是存在于人類社會中一切知識、信仰、法律、道德、習俗、行為甚至人工制品等所構成的整體。這些文化要素包括精神與物質兩類是由社會學習而得而且是代代相傳的業績。文化也可由人類的創造與更新而做成各種方法與工具來適應或解決生活上所面臨的問題。 學校是一個社會中的次級社會(或次級團體)有其特殊的文化體系此即學校文化或稱校園文化。學校文化乃是由學校組織成員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所形成;如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等這些團體的文化均為構成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林清江根據華勒(W. Waller)在〔教學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書中的分析進一步將學校文化的性質歸納為下列五項: 1. 學校文化是一種次級文化:學校文化一方面反映大社會的文化另一方面則又有其獨特性。 2. 學校文化是一種綜合性文化:一方面包括世代之間(兩代)的文化另一方面則又包括校內、校外的文化。 3. 學校文化是一種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師生之間的價值與行為可能并不一致;在交互作用中乃經常出現對立與統整的現象。 4. 學校文化是一種兼具積極與消極功能的文化:兼具積極與消極功能而教師主要職責乃在盡力抑制消極功能而促進積極功能。 5. 學校文化是一種可有意安排或引導發展方向的文化:學校文化有些是自然形成有些是人為安排的。兩者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的需要;無論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或心理文化都可改變或引導其發展方向。
學校文化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