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棨曾棨的評價
酒與文化,自古結下了不解奇緣。酒興誘發文才,奇才更催豪飲。我們的文明古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唐朝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明朝狀元曾棨(1372~1432年),永豐龍潭(今江西永豐縣富溪鄉曾家村)人,以豪飲與奇才聞名于世。
豪飲振邦交
“虜使”酒探路。曾棨在當朝以飲酒海量著稱。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虜使”(大國對來訪的外交官的貶稱)到京,欲偵探朝廷的虛實。他自認飲酒有海量才是表現一個民族的豪強剽悍,而自己便以豪飲為其強項。因此,首先即以酒探路,步步緊逼,以期逞能。奏凱而歸。朝廷也深察其用意,自然就派曾棨前往陪飲。他便當仁不讓,欣然奉陪。席間賓主頻頻舉杯,觥籌交錯,飲至酒酣耳熱之際,外使自況本民族的豪飲海量,剽悍強勁,不可一世。
曾棨酒氣豪。曾棨則極盡主人之誼,多多敬酒,待至客人自覺難以為繼,有了幾分醉意,這才奉勸起來:大明朝廷一貫主張睦鄰友好,和平相處,雙方互助,邊陲百姓大家安居樂業,豈不妙哉!客人聽了深悟點頭。主人更給客人斟滿酒奉勸,賓主一飲而盡,酒至數巡,客人已不堪酒力,而主人談笑風生,怡然自樂,酒意末闌,瀟灑豪放。客人至此則深為感服,并懇切表示:回去一定如實稟報,大明朝廷寬宏大量,以使雙方和睦共處,造福百姓。
文才魁天下
三步對妙聯。曾棨被譽為“江西才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才思敏捷。成祖皇帝朱棣在審閱其狀元試卷時,就極其賞識,御筆親批:“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魁天下,昭我文明高質,啟沃惟良顯哉。”但是,有時興起,還要難一難他。一次,乃吟出一上聯:“紅袖手提鸚鵡盞,來迎狀元”,限三步就要對出下聯。當他跨出第三步時,果真對出了下聯:“白衣身到鳳凰池,進朝天子”。又一次,正值元宵佳節,皇帝領群臣觀賞彩燈,華燈燦爛,永樂帝大喜,即興口吟一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令群臣對下聯。群臣無人能對,啞口無言。即刻,只聽曾棨大聲吟對:“君樂,民樂,永樂萬年。”皇帝當下大為欣賞嘉獎。
一梅詠百詩。朱棣屢試曾棨的奇才以為樂,并圖難倒他。于是,出一題梅花,令他作詩一百首。曾棨文學淵博,詩詞歌賦無不精通,記序贊傳得手應心。其中的作詩更是他的強項,如何難得倒他。當下凝神構思,欣然命筆,每首都是七律,僅第40首最后有一“梅”字,再無一個“梅”字。他神采奕奕,意氣風發,盡寫梅花之鮮麗,抒發梅花之神韻,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文采噴發,一如梅花斗雪怒放。當朱棣擊節誦吟,音律鏗鏘,口齒留香,怡情悅性,拍案稱絕。于是,更是贊賞有加。一代文豪留下后世的著作有《睫巢集》18卷、《西墅集》10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