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焠拼音,焠怎么讀,焠是什么意思,焠組詞,焠成語組詞
|
讀音:cuì 拼音:cui |
筆劃:12 部首:火 |
|
焠組詞
|
【焠】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焠 讀音: cuì
- 動(dòng)詞 涂染。通「淬」。《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唐.司馬貞.索隱:「焠,染也。」
- 動(dòng)詞 燒灼。《荀子.解蔽》:「有子惡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唐.楊倞.注:「焠,灼也。」《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里點(diǎn)個(gè)火,望里面四下焠著。」
- 動(dòng)詞 將金屬燒紅后浸入水中,以增加其硬度,使其更堅(jiān)利。《說文解字.火部》:「焠,堅(jiān)刀刃也。」《玉篇.火部》:「焠,火入水也。」
|
焠字的基本解釋: 焠 cuì 同“淬”①。 筆畫數(shù):12; 部首:火; |
焠字的詳細(xì)解釋: 焠 cuì 【動(dòng)】 焠火,將金屬加熱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卻以加強(qiáng)其硬度〖quench〗 焠,堅(jiān)刀刃也。——《說文》 清水焠其鋒。——《漢書·王褒傳》 又如:焠針(火針) 浸染〖becontaminated〗 以藥焠之。——《史記·刺客傳》 又如:焠輪(獵獲野物之血染紅車輪) 燒…的外露表面或一部分〖scorch〗。如:焠掌(燒灼其掌);焠兒(引火的小木片。又名發(fā)燭、火寸);焠著(燒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