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拼音,然怎么讀,然是什么意思,然組詞,然成語組詞
|
讀音:rán 拼音:ran |
筆劃:12 部首:灬 |
|
然組詞
|
【然】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然 讀音: rán
- 名詞 姓。如漢代有然溫。
- 嘆詞 唯,表應答。《論語.陽貨》:「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
- 助詞 表示比擬的語助詞。《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 助詞 用于句末,表肯定、斷定的語氣。《論語.憲問》:「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禮記.檀弓下》:「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 助詞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 【組詞】:「斐然」、「赫然」、「恍然」。《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 連詞 然后。《隋書.卷七零.李密傳》:「待士馬肥充,然可與人爭利。」
- 連詞 雖。《董西廂.卷八》:「師言然善,奈處凡浮,遭此屈辱,不能無恨。」
- 連詞 但是、可是。《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 代詞 如此。《論語.憲問》:「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形容詞 對、正確。 【組詞】:「不以為然」。《論語.雍也》:「雍之言然。」
- 動詞 贊同。《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三國演義.第一回》:「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 動詞 燒。燃的本字。《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然】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然 讀音: rán
- 1 詞綴。放于形容詞或副詞后面。 【組詞】:斐然、赫然、恍然
- 2 連接詞。但是、可是。 【組詞】:話雖如此說,然亦有例外。
- 3 如此。 【組詞】:不然、然后
- 4 對、正確。 【組詞】:然否、不以為然
- 5 燒。燃的本字。 【組詞】:火之始然
【然】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然 讀音:
- 1 承接詞。 【組詞】:「雖然」、「然后」、「然則」。
- 2 轉折詞,但是。 【組詞】:「然而」。
-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 【組詞】:「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 4 如此、這樣。 【組詞】:「未必然」、「到處皆然」。
- 5 對、正確。 【組詞】:「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
然字的基本解釋: 然 rán ◎ 對,是:~否。不~。不以為~。 ◎ 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采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 這樣,如此:當~。~后。~則。 ◎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 用于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 古同“燃”。 中譯英: but correct however like that right so |
然字的詳細解釋: 然 rán 【動】 (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聲符讀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義:燃燒) 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burn〗 然,燒也。——《說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三國志·劉馥傳》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毀);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后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明白〖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耀;照耀〖dazzle〗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以為…對;同意〖agree〗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然納(同意采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形成〖form〗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宜;合適〖fit〗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然 rán 【連】 但是,然而〖but〗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雖然。表示讓步關系〖although〗。如: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于是〖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記》 然后;才〖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猶然后) 然 rán 【形】 是,對〖yes〗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馀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 rán 【代】 如此,這樣,那樣〖so;likethat〗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然 ran 【助】 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于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然 Rán 【名】 姓 然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系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袁枚《祭妹文》 然后 ránhòu 〖then;afterthat〗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后,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然諾 ránnuò 〖promise〗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史記·游俠列傳》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后漢書·申屠剛傳》 重然諾 然則 ránzé 〖then〗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么…”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