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 / 作者:方岳 |
漫道高眠晝掩關,南岡北嶺幾曾閒。
隰桑已作蝦蟆眼,山筍蛙窺虎豹斑。
一味懶堪醫傳僻,五窮技不害詩孱。
著身何幸山巖裹,多閱人間百險艱。
|
|
山中解釋: 《山中》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漫道高眠晝掩關,
在山中道路彎曲,我整日安睡,白天閉關隱居,
南岡北嶺幾曾閒。
南邊的山岡,北邊的山嶺,從未有過閑暇之時。
隰桑已作蝦蟆眼,
濕地的桑樹已經長出了像蟾蜍的眼睛,
山筍蛙窺虎豹斑。
山中的竹筍,青蛙看到了豹子和虎紋。
一味懶堪醫傳僻,
我只是喜歡懶散,不愿傳授醫術給別人,
五窮技不害詩孱。
我雖然技藝粗淺,但并不妨礙我的詩才。
著身何幸山巖裹,
我如此幸運地寄身于山巖之中,
多閱人間百險艱。
我多次閱讀人間百態的險惡和艱辛。
這首詩以描繪山中生活為主題,表現了作者在山中隱居的生活態度和感受。詩中通過描寫山間道路的曲折、自然景觀的細節以及作者個人的心境,展現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之情。
詩中的"漫道高眠晝掩關"表達了作者在山中漫步的悠閑和對塵世喧囂的回避。"南岡北嶺幾曾閒"強調了作者長期以來沒有閑暇的時光,一直在山中度過。"隰桑已作蝦蟆眼,山筍蛙窺虎豹斑"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生態的觀察和感受,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深入了解和熟悉。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醫術和技藝的淡漠態度,認為懶散的生活并不影響他的詩才,反而能夠更好地體驗山中的寧靜與自然之美。"著身何幸山巖裹,多閱人間百險艱"則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幸運和對人世百態的思考和體驗。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山中景色和表達個人情感,傳遞出一種追求寧靜與自然的生活態度和對塵世紛擾的厭倦之情。這首詩展現了作者對山水環境的熱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崇尚隱逸、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態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