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 / 作者:方岳 |
古木蒼藤正一丘,草廬吾亦愛深幽。
斷無俗物敢排闥,盡有好山堪倚樓。
已老始知書作崇,不才寧與命為仇。
石床只在松陰底,拳手支頭百不憂。
|
|
山中解釋: 《山中》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
古木蒼藤正一丘,
草廬吾亦愛深幽。
斷無俗物敢排闥,
盡有好山堪倚樓。
已老始知書作崇,
不才寧與命為仇。
石床只在松陰底,
拳手支頭百不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中為背景,通過描繪山中景物和自身心境,表達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世俗塵囂的遠離之情。
詩的開篇,“古木蒼藤正一丘”,描繪了山中古老的樹木和蔓草,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接著,“草廬吾亦愛深幽”,表達了作者對深山幽谷的鐘愛之情。他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追求寧靜和心靈的寄托。
接下來的兩句,“斷無俗物敢排闥,盡有好山堪倚樓”,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拒絕和對山中景色的傾慕。作者在山中過著清凈的生活,拒絕了塵世的瑣碎和喧囂,而融入自然,倚樓遠眺,盡情享受山中美景。
詩的后半部分,“已老始知書作崇,不才寧與命為仇”,表達了作者年事已高,才悟到讀書的重要性。他意識到自己的才華有限,與命運無法抗衡,但對于讀書的追求卻始終不懈。
最后兩句,“石床只在松陰底,拳手支頭百不憂”,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簡樸的生活。他以松樹的陰涼為床,用拳頭做枕頭,表示他對物質生活的不計較,對安逸與苦累的態度。這種態度也暗示了作者對于內心的寧靜與自由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山中景物和自身心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遠離喧囂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讀書、山水的熱愛和追求。這種追求與對世俗功名的不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對自然與內心世界的重視,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追求自由與真實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