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問月 / 作者:白居易 |
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
昔隨飛蓋處,今照入山時。
借助秋懷曠,留連夜臥遲。
如歸舊鄉國,似對好親知。
松下行為伴,溪頭坐有期。
千巖將萬壑,無處不相隨。
|
|
山中問月解釋:
《山中問月》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在山中問月,問長安的月亮,是誰讓我們不分離。
從前我隨著飛行的車馬,現在月亮照耀進山中。
借助秋天的廣闊心懷,我留連于夜晚的歡愉。
它像是回到了故鄉,仿佛在對著親近的人。
在松樹下行走作伴,坐在溪邊有個約定。
千山萬壑,無論到哪里都會相隨。
詩意:
《山中問月》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月亮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想念之情。詩人遠離長安城,置身于山中,仰望著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了思鄉之情。他回顧過去,曾隨著車馬行駛過長安的大街小巷,而現在月亮的光芒照耀著他所在的山中。秋天的廣闊心懷使他沉醉于夜晚的寧靜和美好。他感覺自己就像回到了故鄉,仿佛在與親人親友相對。他在山林中行走,松樹為他作伴,坐在溪邊,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無論身在何處,千山萬壑,都伴隨著他的心靈。
賞析:
《山中問月》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詞的開頭就將主題點明,詩人置身于山中,仰望著長安的月亮,提問誰讓他們不分離。這種思鄉之情通過對月亮的描寫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得以展現。詩人回顧過去的經歷,以及與現在的對比,強調了時間的變遷和生命的流轉。他借助秋天的廣闊心懷,沉浸于夜晚的美好,使自己仿佛回到了故鄉,與親友相對。松樹和溪水的描寫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寄托了對回歸故鄉的期待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