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興 / 作者:白居易 |
宿鳥動前林,晨光上東屋。
銅爐添早香,紗籠滅殘燭。
頭醒風稍愈,眼飽睡初足。
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
何以解宿齋,一杯云母粥。
|
|
晨興解釋:
詩詞:《晨興》
宿鳥動前林,
晨光上東屋。
銅爐添早香,
紗籠滅殘燭。
頭醒風稍愈,
眼飽睡初足。
起坐兀無思,
叩齒三十六。
何以解宿齋,
一杯云母粥。
中文譯文:
夜宿的鳥兒在林間鳴叫,
晨光照耀著東屋。
銅爐中加添早香,
細紗籠里的殘燭熄滅。
頭腦逐漸清醒,微風吹拂舒緩疲勞,
眼睛滿足于剛剛醒來的睡眠。
坐起身來,內心空靈無所思,
用牙齒敲打三十六次。
如何解除早晨的茅屋清凈,
只需一杯用云母熬制的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白居易創作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清晨醒來的場景。詩人在黎明時分感受到自然與人生的交融,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寧靜、樸素的生活情趣。
詩的開篇,宿鳥鳴叫,整個林間被清脆的鳥鳴聲所充滿,展現了大自然在早晨中的活躍與生機。
接著,詩人描述了晨光照耀著東屋,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
銅爐添早香,紗籠滅殘燭,描繪了清晨在家中點燃香爐,用香氣來增添屋內的宜人氛圍,同時吹滅燃燒殘余的蠟燭,象征著夜晚的結束和新的一天的開始。
接下來,詩人描述自己從睡夢中逐漸清醒,微風輕拂使他感到疲勞得到緩解,雙眼在剛醒來的狀態下仍然有些困倦。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清晨醒來時的無所思緒,內心空靈無所牽掛的狀態。他用牙齒輕輕敲擊三十六次,也許是一種冥想或自我調節的方式。
最后兩句"何以解宿齋,一杯云母粥"則描繪了詩人在清晨時分,解除宿舍的寂靜,享用一杯云母粥,以簡單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
整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清晨寧靜、樸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然與人生的融合的感悟。展現了一種簡約、寧靜和恬淡的生活情趣,在繁忙的世界中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