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 / 作者:王珪 |
欲問俞跗術,秦亡世少傳。
玉書纏命子,金鼎已成仙。
華渚星猶爛,昭陵柏未圓,空余罪已詔,不似禹湯年。
|
|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解釋: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對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欲問俞跗術,
秦亡世少傳。
玉書纏命子,
金鼎已成仙。
華渚星猶爛,
昭陵柏未圓,
空余罪已詔,
不似禹湯年。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悼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滄桑和王珪對歷史的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表達了一種追問和思索的情緒。"欲問俞跗術,秦亡世少傳"。"俞跗術"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醫師俞跗,他的醫術高明卻未能傳承,與之相對照的是秦朝的衰亡,以及此后醫術世代相傳的缺失。這里王珪借古喻今,抒發了對時代變遷的疑問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玉書纏命子,金鼎已成仙",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悼念和贊頌。"玉書"和"金鼎"象征皇權和尊貴,"纏命子"指的是英宗皇帝被囚禁和剝奪自由的命運,"已成仙"意味著英宗皇帝已經去世并升仙。這兩句詩揭示了權力的虛妄和皇帝的無奈,同時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華渚星猶爛,昭陵柏未圓"通過景物的描寫展現了時光流轉和人事易變的主題。"華渚星猶爛"指的是美麗的華渚星仍然照耀著,暗示了時間的延續和世事的變遷。"昭陵柏未圓"則意味著皇帝陵墓的草木仍未完全茂盛,暗示了英宗皇帝逝去后國家未能完全恢復和重建。
最后兩句"空余罪已詔,不似禹湯年"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辯護和無奈。"空余罪已詔"指的是皇帝的罪行已經被宣判,但王珪認為這些罪行無法與古代的偉大君主禹、湯相提并論。這里王珪通過對過去的回溯和對當下的反思,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英宗皇帝的獨特評價。
總的來說,這組詩詞以王珪獨特的視角和思考展現了對英宗皇帝的哀悼和敬意,同時也借此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歷史滄桑的思考和憂慮。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對古代君主的對比,詩詞顯露出一種對過去偉大時代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