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 / 作者:王珪 |
五載臨朝淺,群生受福多。
徽名方鏤玉,顧命忽陳戈。
風露翻金鐸,塵埃滿畫鼉。
從茲天慶節(jié),萬壽復誰歌。
|
|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解釋: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對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五載臨朝淺,
群生受福多。
徽名方鏤玉,
顧命忽陳戈。
譯文:
五年間,剛剛登基執(zhí)政,
百姓得享福多多。
徽號才刻在玉佩上,
顧命卻突然陳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英宗皇帝登基后的短暫統(tǒng)治。他剛開始掌握朝政,百姓們享受到了許多福利。然而,正當他的威名還未被深深鏤刻在玉佩上時,突然陳戈,表示他被迫離開了政治舞臺。
第二首:
風露翻金鐸,
塵埃滿畫鼉。
從茲天慶節(jié),
萬壽復誰歌。
譯文:
風雨搖晃著金鈴,
塵土彌漫在畫鼉上。
從此以后的天慶節(jié),
萬壽再由誰來歌頌?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英宗皇帝被迫離開政治舞臺后的感慨。風雨搖晃著金鈴,象征著動蕩和不安。塵土彌漫在畫鼉上,畫鼉是一種古代的樂器,表示國家的安危動蕩。詩人感嘆自己被逐出朝廷后,天慶節(jié)的歡慶將不再由他來領導,萬壽的祝福也不再由他來歌頌。
第三首:
陳跡惟書表,
恩澤可陳科。
萬方來朝賀,
群后哭陳諾。
譯文:
陳述的痕跡只能寫在奏章上,
恩澤可以陳述科舉成績。
萬方的人們前來朝賀,
群臣們在身后哭泣并表示忠誠。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英宗皇帝的謙虛和感恩之情。他認為政績只能通過文字來陳述,而恩澤卻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的成績來顯示。萬方的人們前來朝賀,表示對他的支持和祝賀,而群臣們則在身后哭泣,并表示對他的忠誠。
第四首:
德音聲未絕,
天人獨何如。
誰復垂明詔,
萬方共一辭。
譯文:
德行的聲音尚未停止,
但天人之間又如何。
誰會再次頒發(fā)明詔,
萬方齊聲陳述。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英宗皇帝對自己聲名未泯和希望再次執(zhí)政的渴望。他認為自己的德行和聲望尚未消散,但他對于再次得到天人(上天和人民)的認可和支持感到迷茫。他希望再次獲得明詔,重返政治舞臺,而萬方的人們也將齊聲陳述對他的支持。
第五首:
困廬抱殘劍,
離別淚如潮。
千里封侯印,
歸來夢寐中。
譯文:
在困頓的廬山上,緊抱著殘劍,
離別的淚水如潮水般涌動。
千里之外封賞侯爵的印信,
歸來時,只是在夢中實現(xiàn)。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英宗皇帝被迫離開政治舞臺后的遭遇和憧憬。他身處困頓的廬山上,抱著殘劍,心中充滿離別時的悲傷和惆悵,淚水如潮水般涌動。雖然在千里之外被封賞為侯爵,但這只是他在夢中幻想的景象,回到現(xiàn)實中,他依然是一個被迫離開權力的人。
賞析: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是王珪表達自己被迫離開政治舞臺的一組詩詞。這些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凄涼的情感,描繪了英宗皇帝對自己短暫統(tǒng)治的回憶、對未來的迷茫和對權力的渴望。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金鈴、畫鼉等,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
這組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政治權力的思考和對自己命運的反思。英宗皇帝在擔任皇帝的短暫時間里,雖然有些成就,但又被迫離開了政治舞臺,感到無奈和遺憾。他對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希望能夠再次得到認可和重返權力之位。
整體上,這組詩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內涵,展現(xiàn)了王珪對人生和權力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政治環(huán)境的動蕩和變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