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人聞雁二首 / 作者:王珪 |
塞長霜草白,天闊夜云愁。
影過空江月,聲來別枕秋。
鄉音何處吒,客恨幾時休。
況有冥飛志,無為弋者求。
|
|
和人聞雁二首解釋: 《和人聞雁二首》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塞上長滿霜的草地,寬廣的天空下夜晚的云彩給人帶來憂愁。月光倒映在空曠的江面上,雁的叫聲穿越夜空,使人感到離別的悲涼。詩中還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和旅途中客人的痛苦心情。詩人王珪以冥飛志為比喻,表達了自己的志向遠大,不愿意追求平庸的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精煉的語言和具象的描寫,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緒。詩中的塞上草地和夜空的景象,與離別和思鄉的情感相結合,給人一種壯美而憂傷的感覺。作者使用了對比手法,將寬廣的天空和憂愁的心情聯系起來,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詩中的雁的叫聲和月光倒映的影子,增添了一種寂寞的氛圍,使讀者更能感受到離別之苦和思鄉之情。
詩詞中還暗含著對鄉音的思念和對客人身份的痛苦的描寫。鄉音的無處回響,使人感到孤獨和迷茫,而作為客人的詩人,他的離別之苦也無法輕易解除。這種矛盾的心情使詩詞更具有共鳴力,觸動讀者的情感。
最后,詩人王珪以冥飛志來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詩人表達了不愿平庸的心態,他希望自己的志向高遠,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這種追求也與詩中所表達的離別和思鄉情感相呼應,使詩詞更加豐富和深刻。
總的來說,王珪的《和人聞雁二首》通過描繪壯美的自然景觀和抒發離別和思鄉之情,以及表達對鄉音和客人身份的痛苦,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理想追求的渴望。這首詩詞在情感表達和意境營造上都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