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牡丹 / 作者:趙蕃 |
洛下誰移致,江南種得成。
高株非自接,徑尺信能盈。
恨匪堅牢質,漫令城國傾。
未宜貧舍有,風起莫多驚。
|
|
詠牡丹解釋: 《詠牡丹》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蕃。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誰將洛下的牡丹搬到江南去種植,結果如此繁盛。這些高大的牡丹花并不是自然而然地連續生長,它們的花徑長度可以達到一尺。可惜它們并不堅固,有時連城池國家都會因為它們而傾倒。它們還不適合生長在貧窮的住宅附近,因為一陣風吹起時,會令人過于驚慌。
詩意:
這首詩以牡丹為主題,展示了牡丹的美麗和繁盛。牡丹在詩中被形容為高大而繁茂的花朵,與洛陽的牡丹名聲相比,江南的牡丹也能種植得非常茂盛。然而,詩人也提到了牡丹的脆弱性,它們可能會傾倒城池,暗示了事物的繁榮往往是短暫的和不穩定的。詩人還提到了牡丹適合生長的環境,暗示了美麗的事物需要適合的條件才能展現出最好的一面。
賞析:
《詠牡丹》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牡丹的美麗和特點。詩中的牡丹被賦予了高大、繁盛的形象,展示了其吸引人的魅力。然而,詩人也通過提到牡丹的脆弱性和不適合貧窮環境的特點,表達了對事物繁榮和美麗的暗示。這種暗示使詩詞更具深意,引發讀者對美與虛幻之間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描繪了牡丹花的美麗與脆弱,并通過對生長環境的暗示,傳達了一種關于繁榮與虛幻之間關系的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索,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