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蠟梅 / 作者:趙蕃 |
蠟梅初看十日前,黃深紫鮮香欲然。
要充銅瓶頓棐幾,欲折罷折還加憐。
蠟梅重看十日后,黃淡紫蔫香欲覆。
是當雪砌與霜檐,欲開未開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徑荒,只有竹樹參天長。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腸。
云消霜熟冬行莫,凜日凝天應有數。
蠟梅引破春風路,紅潔緗繁看樹樹。
|
|
詠蠟梅解釋: 《詠蠟梅》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蕃。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蠟梅初看十日前,
黃深紫鮮香欲然。
要充銅瓶頓棐幾,
欲折罷折還加憐。
蠟梅重看十日后,
黃淡紫蔫香欲覆。
是當雪砌與霜檐,
欲開未開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徑荒,
只有竹樹參天長。
浮花不省著老眼,
此物未免搜枯腸。
云消霜熟冬行莫,
凜日凝天應有數。
蠟梅引破春風路,
紅潔緗繁看樹樹。
詩意和賞析:
《詠蠟梅》通過描繪蠟梅花的生長過程,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以及對物華天寶的珍愛之情。詩中展現了作者對蠟梅花初開時的美麗景象,以及其逐漸蔫謝的過程。這種變化不僅體現了蠟梅的短暫美麗,也寓意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首節描繪了蠟梅初開時的景象,黃色、深紫色和鮮香交織在一起,給人以愉悅的感覺。作者希望將這美麗的蠟梅花采摘回家,但又舍不得摘下來,體現了對其的憐愛之情。
第二節描述了蠟梅花漸漸凋謝的過程,黃色逐漸變淡,紫色也蔫謝了。作者用雪砌和霜檐來形容蠟梅花,意味著它們應該在寒冷的冬天中開放,但它們尚未完全綻放。這種未就的狀態增添了一種憧憬和期待的情緒。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山居的景象,只有竹樹參天,山徑荒蕪。山叟并不去注意那些飄逸的花朵,因為他的眼睛已經老了。這里通過山叟的形象,暗示了人們對于世俗繁華物欲的超然態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然之美。
最后兩句以冬天的景象作為襯托,描繪了蠟梅引領著春風,紅色和潔白的花朵在枝頭繁盛。這里蠟梅成為了冬季中孤勇開放的象征,傳遞出生命力的頑強和對春天的期待。
整首詩通過對蠟梅花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麗和變化,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對歲月流轉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山居和冬天景象的描繪,也體現了作者追求寧靜和超脫塵世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