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水嶺 / 作者:吳融 |
兩派潺湲不暫停,嶺頭長瀉別離情。
南隨去馬通巴棧,北逐歸人達渭城。
澄處好窺雙黛影,咽時堪寄斷腸聲。
紫溪舊隱還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
|
分水嶺解釋: 《分水嶺》是唐代詩人吳融所作的一首詩,描繪了別離的情感和離散的景象。
譯文:
兩派潺湲不暫停,
分水嶺上長流別離情。
南隨去馬通巴棧,
北逐歸人達渭城。
澄處好窺雙黛影,
咽時堪寄斷腸聲。
紫溪舊隱還如此,
清夜梁山月更明。
詩意:
詩中以水流、分水嶺為象征,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離散的景象。兩派水流在分水嶺上不停流動,象征著人們的離別情感。南方的水流隨著馬蹄聲流入巴棧,北方的水流逐漸流向渭城,預示著雙方的別離。在澄凈的地方,可以窺見離別時雙方相視的淚痕,也可以感受到離別時斷腸的悲傷。詩的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曾在紫溪隱居,如今離散的情景使他感觸尤深,然而在清夜的梁山上,明亮的月光卻照耀著離別的景象,進一步襯托了離別的苦楚。
賞析:
《分水嶺》以具象的分水嶺為中心,通過描繪水流的流動、馬蹄聲和兩地景色的對比,表達了離別的情感。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離別的細節和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體驗。尤其是詩的最后兩句,以明亮的月光烘托了離別的苦楚,使整首詩更加深入人心。通過詩中的分水嶺和離別的景象,詩人成功地揭示了人世間的別離和離散的苦楚之情,給人以深思與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