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祠 / 作者:吳融 |
叢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飛二十年。
長路未歸萍逐水,舊居難問草平煙。
金鞍正伴桐鄉客,粉壁猶懷桂苑仙。
何必向來曾識面,拂塵看字也凄然。
|
|
叢祠解釋: 《叢祠》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叢祠一炬照秦川,
一場雨散云飛二十年。
長路未歸,萍逐水,
舊居難問,草平煙。
金鞍正伴桐鄉客,
粉壁猶懷桂苑仙。
何必向來曾識面,
拂塵看字也凄然。
詩意和賞析:
《叢祠》是吳融在唐代時期創作的一首詩,詩人以寫叢祠之景為開篇,表現出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替。詩中的“雨散云飛二十年”一句,傳達出詩人離開故鄉已有二十年之久,無論是時間還是漫天飛散的云雨,都使得對家鄉的思念更加深切。詩人以“長路未歸,萍逐水”表達了對回鄉的期盼,但又無奈于歲月的流逝,使得回歸故鄉成為一種遙遠而難以實現的愿望?!芭f居難問,草平煙”則表達了久離故園,舊居已被歲月和煙塵所遺忘,無法辨識出原本的容貌。
詩的后半部分,則描繪了金鞍上的桐鄉客,以及塵土之中懷念桂苑仙的粉壁。這些意象,與詩人自身的命運產生共鳴。詩人站在外圍,不再認識眼前的人,同時他的境遇也遭受人間拂塵。詩人以此表達了對過去情感的追溯和眷戀。
整首詩以對于故鄉回憶和對未來的愿望為主題,筆調悲涼而凄絕。通過對個別物象的描寫和聯想,達到了對于無常變遷和人生命運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