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赴朔方軍應制 / 作者:張說 |
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恭憑神武策,遠御鬼方人。
供帳榮恩餞,山川喜詔巡。
天文日月麗,朝賦管弦新。
幼志傳三略,衰材謝六鈞。
膽由忠作伴,心固道為鄰。
漢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塵。
連年大軍后,不日小康辰。
劍舞輕離別,歌酣忘苦辛。
從來思博望,許國不謀身。
|
|
將赴朔方軍應制解釋: 譯文:
將赴邊境執掌軍政,禮樂得到明君的重視,治國方略倚重老臣。恭敬奉上神武的軍令,遠御來自邊遠地方的異族人。供奉的帳幕富麗堂皇,山川受到詔令的喜悅巡視。天文日月明亮輝煌,朝廷的文賦豐富新穎。我年少時志向傳承三略,衰老之時才悟六虎的勝任。膽量源于忠誠作為伴侶,心中堅持的是道德為鄰。漢朝保衛河南的疆土,胡人清除在塞北的塵埃。連年的大軍歸來之后,我們的國家很快就會安樂。劍舞輕松地告別別離,歌唱暢快地忘卻苦辛。歷來都守望著廣闊的博望,但從未謀求個人的發展。
解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將要擔任邊境軍政要職的心情和對國家興衰的思考。作者首先講述了自己得到明君重視并得以管理國家禮樂的機會,說明了明君重視文化的治國方略。然后,他提到了自己將會接受神武的軍令,去遠御邊方的異族人,顯示了自己將要面對邊境安全問題的責任。接下來,他描述了供奉帳幕和山川喜迎巡視的場景,顯示了皇帝的恩賞和對國家疆土的關注。詩中也表達了對于天文日月的美麗景象以及朝廷文賦的新穎創作的稱贊。在最后幾句中,作者述說了自己年少時的志向,以及衰老之后認識到的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然以忠誠和道德為伴,愿意為國家盡力。他同時提到了過去漢朝守衛河南的地區和近期邊境地區的清平情況。最后,他表達了自己的追求和忠于國家的決心,即使心中有博望,也愿意為國家奉獻。整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將要執掌軍政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個人責任的思考和深情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