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邊應制 / 作者:張說 |
六月歌周雅,三邊遣夏卿。
欲施攻戰法,先作簡稽行。
禮樂知謀帥,春秋識用兵。
一勞堪定國,萬里即長城。
策有和戎利,威傳破虜名。
軍前雨灑道,樓上月臨營。
別藻瑤華降,同衣錦襮榮。
關山由義近,戎馬為恩輕。
絲竹路傍散,風云馬上生。
朝廷謂吉甫,邦國望君平。
|
|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邊應制解釋: 中文譯文:
奉皇命和諭,送王晙前往邊境應對戰事。
六月時節美好,三方邊地派遣夏季高級官員。
欲施行攻戰之法,先制作簡短的行軍令。
禮樂之道知曉治軍之策,春秋之法懂得用兵之道。
付出努力可奠定國家基業,千里之外即是長城。
行動計劃中有和平戰勝敵人的優勢,威懾力傳遞戰勝侵略者的聲名。
軍隊前方雨水灑在道路上,樓上的月光照耀在營地上。
美玉珠寶降臨,同樣穿著錦繡服飾獲得榮耀。
關山山川因忠義而靠近,戎馬之間因德行而珍視。
音樂在路旁傳播,風云在馬背上生發。
朝廷認為你是吉祥之人,國家期望你能帶來和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描繪了將要去邊境應對戰事的王晙的形象和任務。在整首詩中,張說展示了他對軍旅生涯的理解和對軍事策略的思考。
首先,詩人表達了對王晙的贊美和祝福。他提到王晙具備了運籌帷幄之謀略和善于用兵之道,可以為國家的安定和長治久安作出貢獻。
其次,詩人以自然景物來襯托戰爭的嚴峻和宏偉。他描繪了戰爭氛圍中的雨水灑落和營地上明亮的月光,使讀者感受到一種緊張、莊嚴而又美麗的氛圍。
接著,詩人提到王晙的服飾和榮耀,表達了對他的崇敬之情。他將美玉珠寶和錦繡服飾與王晙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對王晙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贊美。
最后,詩人通過描寫路旁散落的音樂和馬背上卷起的風云,展現了國家對王晙的期望和祝福。
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王晙的欽佩和對國家和平繁榮的期望。詩人描繪了王晙才華出眾、英勇果敢的形象,同時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美麗的服飾來增加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