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杜員外扈從教閱 / 作者:李嶠 |
杪冬嚴殺氣,窮紀送頹光。
薄狩三農隙,大閱五戎場。
菜田初起燒,蘭野正開防。
夾岸虹旗轉,分朋獸罟張。
燕弧帶曉月,吳劍動秋霜。
原啟前禽路,山縈后騎行。
云區墜日羽,星苑斃天狼。
禮振軍容肅,威宣武節揚。
神心體殷祝,靈兆葉姬祥。
幸陪仙駕末,欣采翰林芳。
|
|
奉和杜員外扈從教閱解釋: 中文譯文:
奉陪杜員外隨從教閱
深冬時節,嚴寒殺氣,歲月將盡,殘光漸衰。瘦削的獵戶放下工具,農民們在狹小的田地上點燃了火焰,香草野花在防護林中綻放。河畔的彩虹旗幟轉動,獸網展開捕獵。天空中彎曲的弓裝點著早晨的月光,慕名而來的吳劍劃出秋霜。放眼望去,低空的鳥類穿行在前,山道上的騎士馳騁在后。云層落下,遮擋了太陽的光芒,星空中的星座摧毀了北方的狼星。莊重的軍容彰顯出神圣的儀式,戰旗高高飛揚,莊嚴的威儀傳揚開來。神明的心情表達了對獻祭儀式的祝福,葉姬預示了吉祥。幸運地隨行在車隊末尾,心悅誠服地采擷著文人雅士的芬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嶠為了奉承杜員外的要求而作的,描繪了一幅冬日的景象和各種場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活動的描寫,展現了唐代時社會生活的一些方面。
詩的開頭描繪了嚴寒的冬天,萬物凋敝,歲月將盡。接著敘述了農民們在嚴冬中點燃火焰,準備新的一年的農耕工作。這一描寫體現了人們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也體現了農耕社會的生活狀態。
隨后,詩人以極富情感的筆觸,描繪了獵戶們放下狩獵的工具,菜田初起燒,蘭野開防的場景。這一景象展示了不同階層人們在冬天的不同生活狀態,揭示了社會生活的多樣性。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戰爭的場景,彰顯了軍容的莊嚴和戰旗的高揚。通過描寫祭祀儀式,體現了對神明的崇拜和對戰爭的莊重態度。詩的結尾用欣賞文人雅士之芬芳,表達了詩人參與其中的快樂與榮耀。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清新的筆觸,細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展現了唐代社會的一些片段,體現了當時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