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屋山第之側雜構小亭,暇日與群公同游 / 作者:李嶠 |
桂亭依絕巘,蘭榭俯回溪。
綺棟魚鱗出,雕甍鳳羽棲。
引泉聊漲沼,鑿磴且通蹊。
席上山花落,簾前野樹低。
弋林開曙景,釣渚發晴霓。
狎水驚梁雁,臨風聽楚雞。
復看題柳葉,彌喜蔭桐圭。
|
|
王屋山第之側雜構小亭,暇日與群公同游解釋: 中文譯文:
在王屋山的側面建了一座綜合小亭,閑暇之日和眾位朋友一同游玩。
詩意:
詩人描述了一座位于王屋山的小亭,它依偎在險峻的峭壁上,俯瞰著回旋曲折的溪水,亭子的建筑如同魚鱗般精致,屋檐上雕刻著鳳凰的羽毛。從亭子內還能看到水泉逐漸充盈沼澤,修筑的石階也引導著小道通往溪邊。坐在亭子上,山花紛紛落下,亭前的樹木低垂著枝葉。清晨,森林中的景色逐漸開放,垂釣的湖畔散發出彩虹的霞光。親水的鴻雁被驚起,微風中傳來楚國的雞鳴聲。再看亭子上的題材柳葉,也足夠喜歡綠葉覆蓋的桐圭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個小亭的細節,展示了作者對于大自然山水的熱愛和親近之情。作者將自然景色和亭子的建筑結合在一起,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寧靜、美麗、和諧的自然景觀。詩中還借亭子和山水的對比,呼應了景色的變化和季節的更迭,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主題,結構簡潔明了,語言優美流暢,情感真摯自然,使人產生與作者共游小亭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