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 / 作者:李嶠 |
落日生蘋末,搖揚遍遠林。
帶花疑鳳舞,向竹似龍吟。
月動臨秋扇,松清入夜琴。
若至蘭臺下,還拂楚王襟。
|
|
風解釋: 《風》,唐代李嶠寫作,詩中描繪了草木被風搖動的景象。
中文譯文:
夕陽躍出葦草盡頭,風吹搖揚遍布遠林。
花叢中飄舞有如鳳凰舞翩翩,向著竹林似乎有龍吟呢喃。
明月揮動著輕盈的秋扇,清風吹入夜晚的琴弦。
如若到了蘭臺之下,還可挽回南楚王的悲懷情緒。
詩意:
這首詩以風為主題,通過描繪風吹拂下的景物,展現了風的力量和美感。詩人運用一系列的比喻和意象,將自然界中風吹動的景象與神話、傳說聯系起來。風吹動的花叢像鳳凰舞動,傳達出一種優美、靈動的感覺;同樣,風吹過竹林時產生的聲音,像是龍在吟唱。詩人通過描繪動態的景物,使讀者感受到風的魅力與威力。
賞析: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風的獨特魅力。詩人細膩地描繪了夕陽之下,風吹動花叢和竹林的場景,通過比喻,使其充滿了神話色彩和想象力。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鳳舞”、“龍吟”的意象,將自然界中風的力量與神話傳說相聯系,給予了讀者一種美好而神秘的感覺。詩人還通過描述夜晚的琴聲和月光,將詩的情境轉移到了另一個層次,給詩增添了幾分朦朧和寂靜。整首詩唱出了大自然中的一幅美麗畫面,展現了風的魅力和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