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 / 作者:李嶠 |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
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闕正晨趨。
|
|
龍解釋: 《龍》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李嶠。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龍鳳迎賓,展翅翱翔。西秦地,東洛都。神秘圣地,寓意深遠;優秀人物,德行出眾。帶火帶星,化身龍君;升云鼎湖,撫慰鰲邦。渴望遇見圣賢楷模,華陽朝廷便早晨忙忙。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神秘而又莊嚴的氛圍,以及對壯麗景觀和卓越人物的贊美之情。
詩中提到的"龍"和"鳳"象征著帝王之氣和吉祥的象征。"銜燭耀幽都"表明龍鳳的盛世即將到來,展示了一種繁榮興旺的景象。
"西秦"和"東洛"是兩個重要的地名,分別代表了歷史上兩個具有影響力的政權。"飲渭水"和"薦河圖"傳達出作者對這些地方的景物和歷史文化的推崇。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些地方的期待,希望它們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詩中描述了龍鳳的神奇能力和莊嚴形象。"帶火移星陸"以及"升云出鼎湖"表明龍可以化身為星辰和云彩,具有超凡的力量和不可思議的能力。這種形象突顯了龍的威嚴和神秘性。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渴望能夠遇見圣人、楷模的愿望。"希逢圣人步"和"庭闕正晨趨"表明作者期待著在華陽朝廷中看到道德高尚、有賢德的人物,希望這些人物能夠引領國家走向繁榮和和諧。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龍鳳、西秦和東洛等形象的描繪,展示了壯麗和莊嚴的景象,傳遞出對美好理想和偉大歷史的憧憬。作者采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使整首詩詞富有激越感和力量感。通過對龍的理想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對鳳凰般優秀人物的贊美和追求,以及對社會倫理秩序的渴望。整首詩詞展示了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對偉大時代的熱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