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 / 作者:權德輿 |
上人遠自西天竺,頭陀行遍國朝寺。
口翻貝葉古字經,手持金策聲泠泠。
護法護身唯振錫,石瀨云溪深寂寂。
乍來松徑風更寒,遙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禪誦時,寥寥掛在枯樹枝。
真法常傳心不住,東西南北隨緣路。
佛川此去何時回,應真莫便游天臺。
|
|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解釋: 中文譯文:《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
明楚上人從遙遠的西天竺返鄉,
成為一名游方僧侶,巡游過國朝的寺廟。
他口中默念古老的貝葉經文,
手中拿著金色的策杖,發出清脆聲音。
他相信金杖能保護自己,
而石瀨云溪的僻靜深處無人知曉。
初來乍到,松徑中的風更加寒冷,
遙遠的霜天月亮如魄映照。
深夜時分,空山中的禪誦響起,
靈魂孤寂地掛在枯樹枝上。
真正的佛法常常傳遞給心靈,
東西南北四方都是緣分的道路。
佛川之地,何時才能夠回歸呢?
應當莫要輕易游百岳之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僧人權德輿的禪宗詩,描述了僧人明楚上人遠渡重洋從西天竺返回佛川的旅程。詩中通過描繪上人的形象、行走的景象和內心的體驗,表達了對佛法的信仰和尋求心靈解脫的愿望。
詩中首先描繪了明楚上人的形象和行走的場景。明楚上人手持金杖,口中默誦經文,形象莊重且虔誠。行走在遙遠的松徑中,感受著寒冷的風。這些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明楚上人的身影和行進的艱辛。
詩中還描繪了明楚上人內心的寂靜和修行的情景。石瀨云溪是僻靜幽深的地方,代表著禪宗修行尋求心靈寧靜的場所。夜晚禪誦的聲音響起,表現出明楚上人潛心修行的決心和堅定。他掛在枯樹枝上的靈魂象征著追求心靈自由的愿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佛法的普世性和隨緣的理念。真正的佛法不局限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而是傳遞給每一個心靈。佛川指的是禪宗世家,明楚上人離開佛川時心中不知何時才能再次回歸。應真莫便游天臺,意味著不要輕易尋求禪宗高處的境界,而應當以隨緣的心態,踏實修行。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通過描繪形象、景色和情景的細節,表達出明楚上人追求心靈自由和探尋佛法的內心旅程,展現了禪宗修行的精神追求和忍耐力。同時,也帶給讀者一種寧靜和平和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