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 / 作者:權德輿 |
伯英草圣稱絕倫,后來學者無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
初聞之子十歲馀,當時時輩皆不如。
猶輕昔日墨池學,未許前賢團扇書。
艷彩芳姿相點綴,水映荷花風轉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萬象爭分筆端勢。
有時當暑如清秋,滿堂風雨寒颼颼。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見古木饑鼯愁。
變化縱橫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貴。
憶昔謝安問獻之,時人雖見那得知。
|
|
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解釋: 《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伯英草圣稱絕倫,
后來學者無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
落紙紛紛運纖腕。
初聞之子十歲馀,
當時時輩皆不如。
猶輕昔日墨池學,
未許前賢團扇書。
艷彩芳姿相點綴,
水映荷花風轉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
萬象爭分筆端勢。
有時當暑如清秋,
滿堂風雨寒颼颼。
乍疑崩崖瀑水落,
又見古木饑鼯愁。
變化縱橫出新意,
眼看一字千金貴。
憶昔謝安問獻之,
時人雖見那得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馬秀才的草書技藝為主題,展示了他獨特的才華和卓越的書法技巧。詩中形容伯英草圣的書法超越一切,后來的學者無法與其相比。詩人提到馬秀才年輕時還未成年,但他的書法已經出類拔萃,運筆纖細靈活。
詩中還提到詩人在十歲左右第一次聽聞馬秀才的名字時,當時的同輩都無法與其相媲美。馬秀才在書法上的造詣超過了以前的墨池學者,甚至沒有前賢團扇上的書法能與之相比。
詩中描繪了馬秀才的書法作品,用艷彩和芳姿來點綴,水中映照出荷花,風吹動著香草。詩人借此表達了馬秀才的書法之美。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馬秀才的書法風格,他的筆端勢力萬象爭奪,有時候就像炎炎夏日中的清秋一樣。詩人還描繪了場景,滿堂風雨,冷颼颼的感覺,仿佛看到了崩崖上奔騰的瀑布,又看到了古老的樹上饑餓的小動物愁眉苦臉。
最后幾句表達了馬秀才的書法變化多樣,充滿新意,一字就如同千金珍貴。詩人回憶起昔日謝安詢問馬秀才的書法,但那時的時人并不能理解其價值。
整首詩詞以馬秀才的草書技藝為主線,通過描寫其天賦和卓越的才華,展示了他在書法藝術中的獨特地位。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書法藝術的欣賞和推崇,以及對真正的才情難以被時人所理解的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