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吳潛 |
紅藥將殘,綠荷初展。
森森竹里閑庭院。
一爐香燼一甌茶,隔墻聽得黃鸝囀。
陌上春歸,水邊人遠。
盡將前事思量遍。
流光冉冉為誰忙,小橋佇立斜陽晚。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踏莎行
紅藥將殘,綠荷初展。
森森竹里閑庭院。
一爐香燼一甌茶,
隔墻聽得黃鸝囀。
陌上春歸,水邊人遠。
盡將前事思量遍。
流光冉冉為誰忙,
小橋佇立斜陽晚。
中文譯文:
踏著莎草行走,
紅色的花已經凋謝,綠色的荷葉初次展開。
竹林中的庭院安靜寧謐。
一爐燃燒的香煙,一碗盛滿的茶,
透過墻聽到黃鸝鳥的囀鳴聲。
春天的歸來在路上,水邊的人遠去。
將過去的事情反復思考。
流動的光陰為了誰而匆忙?
小橋靜靜地立在斜陽下的傍晚。
詩意和賞析:
《踏莎行》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題,通過對紅藥、綠荷、竹林、香煙、茶和黃鸝的生動描繪,展現出一幅寧靜、恬淡的春日景象。詩中的閑庭院、竹林、小橋和斜陽等元素,構成了宋代山水詩的常見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悟。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春天的到來,紅藥花凋謝,綠荷葉初展,給人一種季節變遷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竹林中的閑庭院,暗示著一種寧靜與恬淡的心境。
第三、四句表現了詩人在竹林中品茗,享受獨自靜謐的時光。一爐香燼和一甌茶,透過墻壁,聽到黃鸝的囀鳴聲,給人一種閑適、舒心的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春天的歸來和水邊的人遠去,似乎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人事變遷的感慨。
最后兩句以流光冉冉和小橋佇立斜陽晚為結尾,給人一種和諧、寧靜的意境。流光冉冉的描繪讓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而小橋佇立在斜陽下的傍晚,則給人一種溫馨而留戀的感覺。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基調,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表達了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也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充滿了唯美、富有詩意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