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獨吟 / 作者:白居易 |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
每逢美風景,或對好親故。
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
自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
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
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
|
|
山中獨吟解釋:
《山中獨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
每逢美風景,或對好親故。
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
自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
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
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山中獨吟》寫出了白居易對自己的癡迷和熱愛之情。詩人描述了自己鐘情于寫作,以及在山中吟誦詩篇的情景。
詩人首先表達了人各有一種執著,而他的執著就在于文字和句子的構成。他感嘆自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那種對文字的癡迷和追求卻從未離去。
接下來詩人寫到每當面對美麗的風景或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他會高聲吟唱一篇詩,仿佛與神明相遇般。這種境界使他感受到與神性的交流和啟發。
詩人自稱是江上客,但實際上常常住在山中。有時當他寫好新的詩篇之后,會獨自上東巖路。他靠在白石崖上,手攀青桂樹,沉浸在對崇高事物的思考中。他癡狂地吟誦,驚動了林木峽谷,引來了猿鳥們的窺視。
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人嘲笑和批評的擔憂,因此他選擇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發表自己的詩篇。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孤獨而追求創作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詩歌的熱愛和對文字的執著。與此同時,詩人也對世俗眼光和評價保持了一定的警覺和排斥。整體上,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創作的追求和熱愛,以及對世人眼光的不屑和擔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