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意 / 作者:白居易 |
常聞南華經,巧勞智憂愁。
不如無能者,飽食但遨游。
平生愛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來潯陽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與時沉浮。
朝餐夕安寢,用是為身謀。
此外即閑放,時尋山水幽。
春游慧遠寺,秋上庾公樓。
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
身心一無系,浩浩如虛舟。
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
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
|
|
詠意解釋:
譯文:
常常聽說南華經,工巧忙碌思憂愁。
不如無能之人,吃飽就游蕩。
一生鐘情于道,今天終于接近。
一向居住在潯陽郡,四季轉瞬即過。
不分辨物品的黑白,只與時光一起沉浮。
早餐晚宿,都是為了謀生計。
除此之外,就是閑散放松,時常去尋找幽靜的山水。
春天去游覽慧遠寺,秋天登上庾公樓。
或吟詩一章,或喝一碗茶。
身心完全解脫,宛如漂浮的船。
富貴也有痛苦,痛苦在于心理的危機和憂慮。
貧窮也有樂趣,樂趣在于身心的自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于追求自由和心靈解脫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認為,常常忙碌和思憂愁的人并不如那些雖然無能卻能夠吃飽的人。作者一生鐘情于追求道德之道,現在終于接近了這種境界。作者在潯陽郡度過了大部分的生活,但四季轉瞬即過,時間也如同物品般沉浮不定。在謀生之外,作者還會放松自己的身心,游覽山水勝地。作者認為富貴也有痛苦,苦在于心靈的危機和憂慮,而貧窮也可以找到樂趣,樂趣在于身體和心靈的自由。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自由和心靈解脫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過對于忙碌和放松的對比,表達了他對于物質與精神的關系的思考。作者認為,常常工作忙碌和思憂愁的人可能并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吃飽就能夠自由游蕩的人也許更加幸福。作者對于追求道德之道的執著也體現出了他對于心靈解脫的渴望。最后,作者告訴我們,富貴也有苦,苦在于心理的危機和憂慮,而貧窮也能夠帶來樂趣,樂趣在于身心的自由。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流暢的韻律展示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悟,給予讀者強烈的思想沖擊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