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 / 作者:元好問 |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虱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
|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解釋: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里荊襄入戰塵,
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
蟣虱空悲地上臣。
這首詩詞以壯麗的景色和深刻的思考描繪了元代時期的社會現實。詩人通過描繪車駕東狩的場景,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萬里荊襄入戰塵的景象,暗示了國家的邊境戰事和動蕩不安的局勢。汴州門外即荊榛,意味著即使在國都附近,也充滿了荊棘和困難。
接下來,詩人運用比喻,將蛟龍和蟣虱作為形容詞,表達了對朝廷官員的不滿和失望。蛟龍豈是池中物,意味著朝廷官員不應該局限于小圈子,應該有遠大的抱負和胸懷。而蟣虱空悲地上臣,則暗示了朝廷官員的卑微和無能。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喬木他年懷故國,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野煙何處望行人,意味著詩人在遠方期待著故鄉的人們的歸來。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和運用比喻,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思考。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待交織在一起,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