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 作者:蘇轍 |
揚雄執戟雖久,陶令歸田未能。
眼看云山無奈,神傷簿領相仍。
|
|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創作的《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揚雄執戟雖久,
陶令歸田未能。
眼看云山無奈,
神傷簿領相仍。
譯文:
回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為道濟南事作了十首詩。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回答文人對他的請求時所寫的。詩中表達了他對揚雄執戟久而未有所成的遺憾,以及陶令雖然歸田,卻還未能實現自己的心愿。他眼看著云山之間的景色,卻感到無能為力,內心深感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繪揚雄和陶令的境遇,蘇轍表達了對于才華橫溢而未能有所作為的遺憾,以及對于渴望歸隱田園卻未能如愿的失望之情。他用"眼看云山無奈"來形容自己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以及內心的痛苦和傷感。"神傷簿領相仍"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和其他才子們命運的感同身受,以及對于才華被埋沒的悲憤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展示了蘇轍才情的深沉和對于人生命運的思考。同時,它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常見主題,如對于才華的珍視和對于世事變遷的無奈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情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