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 作者:蘇轍 |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欲尋舊學無處,時有故人起予。
|
|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解釋: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終歲常親鞭撲,
此生知負詩書。
欲尋舊學無處,
時有故人起予。
詩意:
這里的"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是蘇轍回答朋友文與對他提出的可以寫六言詩來相互交流的請求而作的十首詩。詩中表達了蘇轍對自己在學習文學方面的努力和挫折的感慨,以及對舊日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在文學學習上的艱辛和自省。第一句"終歲常親鞭撲"描繪了他長時間埋頭苦讀的景象,"鞭撲"指的是鞭策自己,意味著他對學業(yè)的刻苦追求。第二句"此生知負詩書"表達了他對自己學識的不足和感到才華有限的自我認知。在這兩句中,蘇轍對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表達了坦誠和無悔。
第三句"欲尋舊學無處"表明他在尋找舊日的學友和共同學習的場所時遭遇的困難。這句話暗示了他身處的時代環(huán)境的限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地方或人。最后一句"時有故人起予"表達了他對故友的懷念和期待,他希望有故人能夠和他一同共同進步,互相啟迪。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述說了蘇轍的學習歷程和內心的掙扎,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友情和共同學習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在文學道路上的堅持和不懈努力,以及他對友誼和知識的珍視。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蘇轍對學識追求的執(zhí)著和對友情的真摯,體會到他在學習中的孤獨和渴望交流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