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道士楊見素南游 / 作者:蘇轍 |
黃河春漲入隋溝,往意隨波日夜流。
萬里尋山如野鶴,一身浮水似輕鷗。
湖風送客那論驛,岳寺留人暗度秋。
遲子北歸來見我,攜琴委曲記深幽。
|
|
送道士楊見素南游解釋:
《送道士楊見素南游》是蘇轍的宋代詩作。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河春漲入隋溝,
往意隨波日夜流。
萬里尋山如野鶴,
一身浮水似輕鷗。
湖風送客那論驛,
岳寺留人暗度秋。
遲子北歸來見我,
攜琴委曲記深幽。
譯文:
春天黃河水漲進入隋溝,
我的思念隨著波浪日夜流淌。
千里尋找山巒如同野鶴,
身軀漂浮在水面上猶如輕盈的鷗鳥。
湖風將客人送行,無需言談驛站的事情,
山寺留下人在暗自度過秋天。
遲子北歸來見我,
帶著琴,委婉地演奏著追憶的深幽之音。
詩意:
這首詩是蘇轍給道士楊見素送別的作品。詩中描繪了黃河春漲進入隋溝的景象,以及詩人對楊見素南游的思念之情。詩人將自己的思念比作隨波浪日夜流淌的黃河水,表達了對楊見素遠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詩中提到了萬里尋山如野鶴,一身浮水似輕鷗,形象地描繪了楊見素在旅途中的自由自在和輕盈飄逸的形象。湖風送別的場景中,詩人暗示驛站的事情無需言談,而山寺中的人卻在默默地渡過秋天,暗示著離別的心情和對楊見素的祝福。
最后,詩人期待著楊見素北歸的時刻,遲子指楊見素的字號,他帶著琴北歸,用委婉的音樂演奏著深幽的回憶,給人留下了一種幽靜深遠的印象。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黃河春漲、山巒野鶴、浮水輕鷗等意象,展現了離別時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深遠。
詩中的黃河、山巒、水鳥等景物形象生動,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感受。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詩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離別的思考貫穿全詩。最后,詩人期待著楊見素北歸的時刻,以琴音委婉地表達了對深幽回憶的記憶,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這首詩以其清新淡雅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詩歌更具生動和感染力。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的才華和對離別的深刻理解,讓讀者在欣賞中感受到離別的情愫和對遠方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