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 作者:蘇轍 |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后生。
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律有鄭氏章句。
〉
|
|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解釋: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是蘇轍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膠西前輩鄭康成,
千載遺風及后生。
舊學詩書儒術富,
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
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
弦歌聊試武城聲。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傅宏歸覲待觀城闕的作品。詩中提到了膠西前輩鄭康成,將他的千載遺風傳承給后生。鄭康成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前輩,精通舊學的詩書儒術,并且還通曉法律和行政,才干出眾。詩人稱頌了鄭康成回家時常常穿彩服慶賀壽辰,同時也慶幸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職位,有機會為國家做貢獻。然而,近來的民事問題日益緊迫,詩人以武城的聲音來試探弦歌是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鄭康成的作品,通過對鄭康成的稱頌和思考,表達了對前輩學者的敬仰和對時代局勢的擔憂。詩人贊美鄭康成在學術和行政方面的全面才能,他既精通傳統的詩書儒術,又了解法律和行政事務,可謂是博學多才。詩人通過鄭康成的事例,表達了對于學術傳統的尊重和對于繼承傳統的重要性的思考。
然而,在詩的末尾,詩人也透露了一些憂慮。他提到了近來民事問題的緊迫性,暗示社會上存在一些緊迫的問題需要解決。通過以武城的聲音來試探弦歌的能力,詩人暗示了詩人自身和其他后輩學者在面對時代問題時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詩詞既是對鄭康成的送別和贊美,也是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反思。它展現了蘇轍對學術傳統的尊重和對時代問題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身角色和責任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有時代背景的投射,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