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孔武仲 / 作者:蘇轍 |
白發青衫不記年,相逢一笑暫欣然。
誦詩亹亹鋸木屑,展卷骎骎下水船。
未肯尺尋分枉直,日知鑿枘有方圓。
閑官更似楊州學,猶得昏昏書日眠。
|
|
次韻答孔武仲解釋:
《次韻答孔武仲》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發青衫不記年,
相逢一笑暫欣然。
誦詩亹亹鋸木屑,
展卷骎骎下水船。
未肯尺尋分枉直,
日知鑿枘有方圓。
閑官更似楊州學,
猶得昏昏書日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轍與孔武仲相遇的情景,并以此為引子,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官職的淡漠態度。詩人在誦讀詩歌時,專注而投入,就像用鋸子切割木頭般,努力地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他展開詩卷,像一艘小船在水面上漂浮,意味著他的詩歌既有自由的流動性,又有穩定的結構。
詩人表示,他不肯因為小節追求過分的拘泥,而是追求直接而自然的表達。他明白自己的詩歌應該有方圓之道,即既有整體的結構和形式,又有細節的鑿鑿實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官職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的閑官身份更像是楊州學官,而不是真正的官員,因為他更喜歡安靜地讀書和沉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創作態度。詩人通過對白發、青衫、相遇、笑容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淡然態度和對友誼的珍惜。他將自己創作詩歌的過程比作鋸木和航行,強調了詩人在寫作過程中的專注和投入。
詩人對詩歌的要求是簡明直接,注重整體框架,同時也注重細節的準確性和實用性。他對官職的態度則表現出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將自己比作楊州學官,暗示自己更適合獨自讀書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篇幅表達了詩人對創作和生活的態度,融合了對自然、人情和官場的思考,流露出詩人深邃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