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遲韻寄適遜 / 作者:蘇轍 |
饑民畏寒尤惡雪,旋理破裘紝敗纈。
我雖久客未成歸,黍酒虀羹還潑節。
汝雨薪炭舊如土,爾來薄俸才供蓋。
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潔。
潁川歸去知何時,祠宮欲罷無同列。
夜中仿佛夢兩兒,欲迓老人先聚說。
|
|
次遲韻寄適遜解釋:
《次遲韻寄適遜》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您提供的內容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饑民畏寒尤惡雪,旋理破裘紝敗纈。
我雖久客未成歸,黍酒虀羹還潑節。
汝雨薪炭舊如土,爾來薄俸才供蓋。
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潔。
潁川歸去知何時,祠宮欲罷無同列。
夜中仿佛夢兩兒,欲迓老人先聚說。
譯文:
饑民因寒畏懼雪,匆忙修理破裘皮,細細割下敗纈線。
雖然我長久在外客居,黍米酒羹灑灑浪費。
你們的薪炭受雨水浸濕,早已變得如同泥土。
自從你們來到這里,微薄的俸祿只夠蓋頂。
眼前的溫暖無法言表,心中的清貧卻有余潔。
回到潁川的家鄉不知何時,祠廟中的職位或將取消。
夜晚仿佛夢見兩個兒子,想要迎接老人先聚在一起說話。
詩意和賞析:
《次遲韻寄適遜》是蘇轍在宋代時期創作的一首反映民生困境的詩詞。詩中描繪了貧苦百姓在嚴寒天氣中面臨的困境,他們不得不修補破裘皮,剪下敗纈線以度日。與此同時,詩人自己身在他鄉,雖然已經久居外地,但仍然對家鄉的困苦憂心忡忡,用浪費黍米、酒羹的形象來表達對家鄉人民生活困頓的關切。
詩中的"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瘦有余潔"一句,表達了詩人身處富裕環境中的無法言表之感,同時內心的清廉與貧瘦也更加凸顯。詩人通過對自己和饑民生活的對比,呈現出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歸鄉的期盼,但不確定何時能夠回到潁川家鄉。詩中提到的祠宮欲罷無同列,可能指的是詩人的官職將被廢除或取消,加之詩中所寫的兩個兒子仿佛在夢中出現,預示著家鄉的一切已經變得陌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百姓困境和自身遭遇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關切,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堅守清廉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