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聽琴 / 作者:蘇轍 |
江流浩浩群動息,琴聲瑯瑯中夜鳴。
水深天闊音響遠,仰視牛斗皆従橫。
昔有至人愛奇曲,學之三歲終無成。
一朝隨師過滄海,留置絕島不復迎。
終年見怪心自感,海水震掉魚龍驚。
翻回蕩潏有遺韻,琴意忽忽従此生。
師來迎笑問所得,撫手無言心已明。
世人囂囂好絲竹,撞鐘擊鼓浪謂榮。
安知江琴韻超絕,擺耳大笑不肯聽。
|
|
舟中聽琴解釋:
《舟中聽琴》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船中聽琴的情景,反思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和社會對音樂的偏好。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流浩浩群動息,
琴聲瑯瑯中夜鳴。
水深天闊音響遠,
仰視牛斗皆從橫。
昔有至人愛奇曲,
學之三歲終無成。
一朝隨師過滄海,
留置絕島不復迎。
終年見怪心自感,
海水震掉魚龍驚。
翻回蕩潏有遺韻,
琴意忽忽從此生。
師來迎笑問所得,
撫手無言心已明。
世人囂囂好絲竹,
撞鐘擊鼓浪謂榮。
安知江琴韻超絕,
擺耳大笑不肯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舟中聆聽琴聲為背景,表達了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和對社會審美偏好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繪了江水流動的景象,暗示著大自然的廣闊和永恒。夜晚中,琴聲在船上響起,清脆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中顯得格外悅耳。作者通過描述水深天闊、音響遙遠的境況,表達了琴聲的宏大和美妙,以及音樂的力量和感染力。
接下來,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向一位至人學習奇曲,但三年的學習卻沒有取得成果。然后,他隨著這位師傅渡海而去,但卻被留在了一個孤島上,沒有再迎接到這位師傅。孤島的環境使他感到孤獨和陌生,他看到了各種奇怪的景象,海水的波濤使魚龍驚懼不安。然而,當他彈奏琴時,他在琴聲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仿佛琴聲回蕩在孤島上,給他帶來了一種遺留下來的韻味,同時也喚起了他對音樂的情感和熱愛。
最后兩句描述了一位師傅的到來。師傅笑著迎接他,詢問他學習音樂的收獲,但他無言以對,因為他已經明白了音樂的真諦。世人熱衷于喧囂的絲竹樂器,認為敲鐘擊鼓是榮耀的象征。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江琴的音韻超越一切,他們對音樂的欣賞始終是膚淺的。最后一句"擺耳大笑不肯聽"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偏好的嘲諷和自我堅守的態度。
整首詩詞通過對舟中聽琴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音樂的獨到見解和對社會審美偏好的批判。他認為音樂應當超越表面的繁華和娛樂,而是要具有深遠的內涵和情感共鳴。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真正藝術的追求,呼吁人們要用心傾聽音樂的內在美,而不是被世俗偏好所蒙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