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戎州 / 作者:蘇轍 |
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
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閑。
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
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
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
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
|
|
戎州解釋:
《戎州》是蘇轍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
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閑。
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
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
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
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戰亂邊境的景象,以及邊境居民和軍隊的困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邊境地區的關切和對戰爭帶來的苦難的思考。
賞析:
《戎州》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邊境地區的情景。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表明戎州地處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邊境的重要城市。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閑,反映了邊境地區的荒涼和軍隊的閑置狀態,暗示戰亂導致了軍事力量的削弱和邊境地區的不安全。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揭示了戰亂時期邊境貿易的繁榮和人們貪圖利益而不顧家國安危的現象。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表現了平民百姓艱難生活的景象,形容了人們在困境中艱苦求生的樣子。
詩詞中的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通過描寫人物形象進一步強調了邊境地區的困境和人們的疲憊。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表達了作者對邊境地區戰亂、利益紛爭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刻畫了戰亂邊境的景象,通過描寫人物形象和細節,表達了作者對邊境地區的關心和對戰爭苦難的思考。詩詞中蘊含著對和平、安寧和人民幸福的向往,展現了蘇轍深邃的思想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
|